公告

人耕食歡迎你投稿:人耕食網站為一公共性媒體,基於對言論自由的信念與媒體接近使用權之堅持,凡讀者來稿原則上全文刊登。相關注意事項請上http://cultivator.pixnet.net/blog/post/66670864

目前分類:自由言論廣場 (15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大學密度高居世界之冠的台灣,讓高等教育普羅化了。

          這會有問題嗎

有層神祕紗隔開我們

學貸與無學貸之間

邱珮寧王雅緻 

聯合採訪

學貸者的心聲       

 

 

(本文轉載自東海成報2013春季號)                                 

 

訪問實踐 應外系同學A

文章標籤

cultiva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施泰翔

 

歐巴馬的醫改法案之重要財源之一,在於對醫療器材抽2.3%的稅,這項稅預期在開徵10年後徵收300億美元稅款。醫療器材界自然大呼不可,聲稱徵收此稅不利於研發創新與製造工作機會;大力對參眾兩院議員進行游說。

 

從 2009年以來,他們分別對眾院三百多位議員與參院75位議員投入了280萬美元,140萬美元的活動費。日前,在一項參院對預算不具有實質約束力的投 票,便充份展現了業界遊稅的成果。參院有79位跨黨派參議員投票建議廢除此稅,贊成者包括兩位自由派立場鮮明的民主黨參議員:明尼蘇達州的 Al Franken,以及麻州的Elizabeth Warren。

Warren 曾被歐巴馬提名主管消費者金融保護署,控管金融界詐騙消費者購買高風險金融商品的行為,然而她的任命案在業界及共和黨擔心她會積極對相關產業提出控管措 施,因而大力抵制下,不了了之。 Warren接著轉戰到麻州競選聯邦參議員,挑戰共和黨在該州頗具群眾魅力的Scott Brown(共和黨人要在民主黨票倉麻州贏得全州性的選舉實為難得的成就)。

Warren在競選過程中發表聲明支持對抗經濟特權階級的占領華爾街運動(這個立場即使在麻州這樣的民主黨票倉,也不是那麼受選民歡迎,雖然會讓左翼圈很爽,不過仍是 有政治風險的發言);也發言表示,資本家獲利絕非靠一己之力,沒有民眾繳稅所造的基礎公共設施,資本家再怎麼天縱英明,根本也別想把事業玩起來。 Warren在競選過程當中受到大量有理想性的年輕志工在支持,最後擊敗了民意聲望也頗高的Brown。連這樣的人都在業界的遊說與招待攻勢下臣服,實在讓人難過。

該參院投票雖然只是建議性質,不過這樣壓倒性的比數顯示,這筆2.3%的醫療器財稅,在之後有實質約束性的預算投票案之中,也很難保得住(也許民主黨議員聲稱,他們投票支持廢除該稅的前提是能找到替代稅源,這還留有一線希望)。醫療器材界雖然聲稱這筆稅會對該業界造成打擊,但實際上購買該業界用品的並非一般市場上的消費大眾,也就是就診的病人,而是醫院診所,因此銷售並不是那麼容易會直接受到價格上漲而影響。反而,歐巴馬醫改法案讓數千萬目前都沒有醫療保險的民眾得已投保,這筆稅金就是支付這些新保戶之政府補助的重要財源,新法上路後反而有助於增加醫療器材界的獲利。既想獲利,又不想先行投資,可見得這個業界之貪婪。

即使是美國政界立場較左派Warren都不得不因為選區內有大量醫療器材業者而投降,也可見得美國政治環境下,資產階級手中所握的不成比例的影響力了。


文章標籤

cultiva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陳珮瑜謝子桐

(本文轉載東海成報2013春季號)

女性解放,素來拜科技之賜:洗衣機、避孕藥等。如今,女生再度期待房感應卡來解除門禁。

門禁妨礙行動自由?

站在校方的立場來看,門禁是一種保護學生的措施,但學生卻認為門禁是侵害了他們的行動自由。提供良好且安全的住宿環境,不讓外人有機會入侵,傷害住宿生,這是校方對家長們的承諾。有哪個家長會想看到自己的孩子在住校期間發生任何意外?把女生們限制在同一個空間裡,方便管理,是保護學生人身安全的措施,這是校方的觀點。但這種做法似乎無法得到學生的認可。受訪住宿生紛紛表示,她們常會因為門禁的關係而必須中斷她們正在做的事情,如討論報告、練球、開會、參加活動、跟朋友聊天、約會等等。

大部份受訪者都表示,這樣真的很令人很厭煩!「比賽期間有時候會練球練得比較晚,有時候看到男生們可以繼續練我們卻因為門禁而要趕回來,真的覺得有點不公平。」「大學生能尬在一起的時間本來就不多,有時東海大學目前所採用的管理制度,是限時的「門禁」規定,女生必須在晚上12點前回到宿舍,超過12點被視為遲歸,每一次遲歸都會告知家長。而在一學期內遲歸次數到達3次即會被取消下學期的住宿資格。

如果住宿生因為辦活動、約會等原因沒辦法趕得上在12點前回到宿舍,她們會怎麼做呢?其中一名受訪者淳子表示:「校方該如何採用有效但並非嚴父式的管理去保護這些學生?以上提及的門卡制,也許就是一個可考慮的方案。唯有校方在住宿生意願和安全考量兩者之間取得平衡,這場拉鋸戰才可能有辦法劃下句點。」

關於門禁鬆綁的問題,其實近年來全台各校爭論不斷。在學生的爭取之下,許多學校紛紛解除了門禁。嚴父式的管理,在這樣一個崇尚自由的時代顯然已不再適用。但,難道就放任不理了嗎?學生住在學校的範圍裡,校方是必須對學生的安全負責的,再者東海住宿學生人數非常地多,加上東海又是一個旅遊、休閒的景點,不少外校的人常常徘徊在校園的範圍裡,如果宿舍也是開放式的話對學生是相當危險的,尤其是晚上十二點後周圍的人都很少的時候。

「周旋在爸媽的顧慮,和年輕、自由的意願之間,我就選擇不回宿舍了,為了趕時間就錯過一些事情,那我不如去續攤到天亮,這樣才不會中斷我做的活動。」外宿有時候反而不會被發現,遲歸卻是一定逃不過「通知家長」的命運。一位不願具名的同學也分享了她的經驗,「有一次去逛街,回來的途中發生了一些小意外。回到宿舍門口大門已經關上了。猶豫了一下還是決定到住東別的朋友家過一晚,因為實在不想跟父母解釋爲什麽會遲歸?」

當然,回不回宿舍是住宿生個人的選擇,與校方沒有直接的關係,但如果因為「門禁」而讓住宿生產生「不想要回來」的念頭,那豈不是違背了校方要保護學生的初衷?爲了要對家長有所交代,為禁而禁,這樣門禁還有意義嗎?

 

文章標籤

cultiva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謝育琦、鄭亦廷、陳楠

陳詩芸 黃莉雅 陳棻鈴 陳盈璇 林雅慧 聯合報導

(本文轉載自東海成報2013春季號)

宅男一詞,是從日語「御宅族」延伸而來。御宅族,指熱衷於次文化的人。

但在台灣,「宅」被大眾曲解為是終日無所事事、不就業、不升學的「尼特族」,而這個嚴重的曲解是因為台灣媒體提供的錯誤資訊。媒體所創「宅男」一詞,和對宅男的解釋完全不符合日本御宅族的精神,進而演變現在台灣大眾對「宅男」的反感,例如:2007年7月7日的新聞寫道「23歲宅男上網到中風」,中天綜合台的全民大悶鍋在2007年7月19日中以「大學錄取率高,畢業失業率也高,一堆宅男懶斃了,我們下一代該怎麼辦?」來當作主題;同年,2007年8月2日聯合晚報三版標題也以「你家有沒有宅男」為標題,並將宅男視為病態。

因此產生了從2007年到2009年在日本、香港、台灣等地較大規模的街頭抗議示威,情況才稍有改善。本刊記者群再次做探索。

為何有些人會對御宅族產生偏見?

長榮大學馮同學表示:
我覺得一般人對宅男宅女有很多的偏見和刻板印象,但我認為〝宅〞本身指的是對特定事物的狂熱 應該這樣說才對!由於對於非主流文化產物過度熱衷,所以容易被社會大眾誤認為不事生產的一群。

校園宅族的一天

嘗試把我們生活周邊的例子,作出一天的生活實錄。

王同學:

文章標籤

cultiva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施泰翔

最近美國最高法院在審理兩項高度與同志婚姻權相關的訴訟案,頗受媒體注目。

一項是加州禁止同志婚姻的公投違憲爭議案。加州首先在2000年通過禁止同志婚姻的公投,然而在2008年,加州的州最高法院判決該公投違憲,實質上開放了同志婚姻,然而反方不服,大舉動員,繼續推動反同志婚姻公投入州憲,在11月的大選以52%險勝(雖然此案在選後立即生效,這段時間18000對同志情侶於該州辦的婚姻登記是有效的)。

接著聯邦地區法院的法官判決該公投違反美國聯邦憲法下的平等保護原則,也違反正當程序,因此該公投無效。在去年年初,第九上訴法庭支持該地區法案的判決,反同志婚姻的一方還是不服,要求聯邦最高法院審理此案。

不過從目前大法官對兩方的詰問所表現的態度來看,他們顯然對由最高法院決定美國同志婚姻權感到頗為猶豫,9位大法官對於要找出一個適用全聯邦的判決難以找出共識;而要做出一個只在加州,9個目前通過同志婚姻權的州適用,但不適用其他州的判決,又感到頗為彆扭。

首席大法官羅伯特便表示,婚姻在人類史上有數千年 的歷史,然而同志婚姻只有十幾年(美國麻州在2003年成為第一個通過同志婚姻合法化的州),要判斷其對社會的整體效應,顯然還過早。首席大法官羅伯特屬 泛保守陣營,不過立場在保守陣營中相對的中間,其他8位大法官中有4位是自由派,因此羅伯特在許多判決中都掌握了關鍵票。另一位保守派大法官則聲稱:"同 志婚姻是比手機與網路還要新的現象"。由於大法官看來對判決此案都感到頗為棘手,因此很可能用技術程序來解決此案。

此案的當事人理論上應是加州政府,而加州政府對公投違憲的判決並無異義,最高法院最後可能的裁決是,告到最高法院的反同志婚姻權團體並非當事人,也沒有因為反同志婚姻公投被判決違憲而受到實質 損害為由,因此不具備訴訟資格而不受理此案。個人覺得這也算是對反同志婚姻陣營的打擊了,等同是法院認證,同志婚姻根本不會造成支持傳統婚姻觀的人士權益受損,這些人實在吃飽沒事幹。

另一個最高法院審理的案子是關於悍衛婚姻法(Defense of Marriage Act,常常被簡稱為DOMA,以下提及此法時一律使用此簡稱)。1996年國會通過婚姻的定義是一男一女的結合,這規範即於全聯邦的相關法律。其所影響 到的是,全國上千項跟婚姻相關的權益跟義務,即使是在通過同志婚姻的州,都照樣不及於同志,這讓同志婚姻少了許多實質意義,包括給結婚人士的免稅折扣跟移 民優惠,都無法享受,這也讓自由派大法官Ruth Bader Ginsburg稱DOMA讓同志婚姻成了"脫脂牛乳"。

文章標籤

cultiva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施泰翔

做為異性戀,我始終不喜歡接受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雙性戀成份的說法,不過這更讓我覺得更應該堅定關注同志權議題的決心 - 如果我不想跟男人摟摟抱抱,那麼要同性戀者不是選擇跟異性摟摟抱抱、談戀惡、結婚;就是選擇壓抑自身的重大需求,這是極為殘忍的事,推己及人之下,自然沒有不支持同志平權運動的理由。不過這部份一些反同志平權的基督教社群讓我覺得起碼還有一點值得誇獎的地方是,他們打壓歸打壓,最少他們不會覺得應該放任同志獨自忍受性傾向受壓抑的痛苦,他們覺得應該運用社群力量來提供支持。

同志平權議題應該是讓社會學習到如何尊重不同喜好、不同選擇、彼此民主對話,相互了解的重要平台,因此反同志平權的一方,很難脫離的開某種程度上反民主的特質。在一個社會,只要有活躍的同志權團體,以及讓支持此議題者自由發聲的空間,同志平權觀念很難不逐漸的占上風。

至少同志平權運動應該不是在於強迫你改變自己的喜好與認同,只不過是要讓人了解到有不同偏好及需求者的存在,以及彼此學習如何和平共處而已。基於傳統婚姻及家庭價值來打壓同志權運動,還聲稱擔心同志權觀念會對社會及家庭帶來不良影響,基本上只是在自己做自己高興的選擇之餘,又不讓他人自由的選擇罷了。越討論,這種偏執與不合理自然也會越來越明顯。

加州在與2008年總統一起舉辦的將禁止同志婚姻入州憲的公投,反同志的一方以52%的選票勝利,然而,近期的該州的民調顯示已有六成以上的群眾支持同志婚姻。2000年時美國支持同志婚姻的比例只有三成,到現在類似的全國民調已經履履超過五成。二十多年前同志婚姻仍是包括民主黨政客在內,不敢碰觸的議題,到現在連共和黨陣營的前副總統錢尼俄亥俄州參議員波特曼;可能參選2016年大選前駐中國大使,同時也是摩門教大門營猶他州前州長,本人也來過台灣騎腳踏車傳摩門教教義的洪博培,都跳出來支持同志婚姻。當然,這些保守派的主張是覺得支持同志婚姻才能把同志納入傳統家庭架構裡,認為支持同志婚姻就是保守派的價值;而共和黨對同志婚姻的支持,比較偏重在政治菁英,特別是目前已經離開公職那一塊。

近來美國反同志權運動的人士抱怨他們活動起來遭受的冷眼越來越多,但在同志權主張根本不會妨礙到異性戀個人自由的狀況下,這些吃飽沒事幹跑出來找人家麻煩,不遭冷眼才奇怪哩。


文章標籤

cultiva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李俊憲

前陣子,我們因為朋友臨時的邀約,訪台南里仁系統的一個有機農業據點,友善大地。踏訪幾處後,友人興起帶我們去後壁鄉土溝村看看一群年輕人怎麼改造農村的想法……

十年前,10位台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系的學生苦無畢業論文的方向,直到台南後壁鄉土溝村一位農民的農民水牛的新聞刊出。找水牛,蓋牛厝,變成這群學生畢業論文的方向,成了他們十年蹲點的起始。

幫水牛起厝是這10位南藝大學生組織土溝村村民的開端。他們並非嚴格界定的政治組織工作者,卻用空間變革切入/組織了社區和村民。

當年蹲點的學生成立了「優雅農夫藝術工廠」,以申請案子維生和發展。麥克是靈魂人物。另外有四個人留下,其中一人在當地結婚生子。這一次我們很可惜的沒碰上其他成員,只拜訪了麥克。途中有南藝大的學妹加入,表示要在土溝村進行環保運動。

優雅農夫承租三合院的半壁,一邊是老人家的民宅,如同我們常見的中間是廳堂神桌的擺設,側翼就是生活空間了;另一邊則是辦公室與招待廳,布置到挺精雅的。三合院外觀看起來與一般農家住宅無異,裡面卻別有巧思。

文章標籤

cultiva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世鋒

 

談到簿記〈或說是記帳〉,有人感到輕鬆、有效,因為他善用了手機或相關電腦程式;有人感到困擾而疲乏,因為日復一日的手寫紀錄無異於流水帳,不但麻煩而且無聊。但有時候我們回頭想想,離開了電腦相關的紀錄系統後,為何我們的紀錄會變得如此原始而無效?為何我們所受的多年教育,一點也幫不上忙?

 

其實在我們的腦海裡,不論是簿記或是記帳大多是一種「量」的紀錄,其用意不過是幫助我們理解:我們在某些方面究竟花了多少錢?這個月到底收支平衡了沒有?甚或是…我們買了多少米、鹽巴之類的會計數據登記。這種量化的紀錄固然有一定程度的用處,卻往往讓我們一般人難以在眾多數字中發現「質」的變化,也難以從質的變化中發現簿記的重要性。

 

我個人在養育兩個小孩的過程中,因為在一歲半以前,孩子各時期的變化很大,所以必須要精準掌握孩子的各種資訊。並且,由於帶小孩不是一個人的活,有時要靠配偶或是父母一起共同養育,所以建立一個既能夠紀錄「量變」、又能以此紀錄看出「質變」的紀錄表,讓不同養育者可藉此表格互通信息、強化養育共識,就成為一個很重要的課題。

 

下圖是我當時所設計的表格,裡頭主要以時間為主軸,附加上睡眠時間,奶量、排泄時間、副食品使用時間等的紀錄,有些只是以簡單的符號在時間軸上加註〈如果孩子生病時,我們會在時間軸上加註〝┼〞記號來表示服藥的時間〉。若有長時間外出或特殊狀況,我們也會在最末初加註,讓這些數據有明確的變因可參照。

 

 

育兒紀錄圖

文章標籤

cultiva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楊映華

簿記於課堂教學,易教易學,但現實生活卻忘之棄之,何故?無實踐性之學習,不知學而何用、為何而學,是以,所學無以內化,不能活用。由此不可思議之案例,更証明:實踐與學習之辯証循環規律。

若不培力教會小農每日簿記,就不可能算出每斤成本,就難以設定聯合議價之合理最低價。同時,也就難用算術與數字,以一目瞭然闡証,合作化遠勝於小農產銷。簿記,才能清楚比較,於每一支出項目,合作化皆比小農省狠大,於勞動效益,於營收,合作化皆比小農高出許多。

鼓勵、引導及組織學生調查研究,以為小農製作每日簿記格式及軟體,並教會父母或親族長輩使用,既是實踐,也是學習。

編輯部成員秋葵回應:

不知有沒有可能用一些創意讓簿記工作變得更吸引人一些。比方說,
鼓勵農民在作簿記時,寫下心得,畫插圖或拍照,讓簿記工作能夠跟種田時投注的心血跟情感連結在一起,讓簿記本上不再只是冷冰冰的數字。順利的話,或許還可以讓有在做圖文簿記的農民的作品搜集起來展覽,做為宣傳推廣之用。

文章標籤

cultiva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施泰翔

本文改寫自衛報The SWP and rape: why I care about this Marxist-Leninist implosion

英國社會主義工人黨近來有一位青年女性成員指控有高層人士對她性侵,然而糟糕的是,組織對此成立的內部調查委員會成員,竟然多由與該受控高層過從甚密的人士組成。調查的結果不難想像是"查無此事",組織還公告要求全體成員接受調查結果。這不僅對該黨名譽是一大打擊,也可能因此造成其大量流失黨員。

英國社會主義工人黨雖然成員只有數千人,但其組織力與戰鬥力在英國左翼圈是數一數二,在不少抗爭場面都頗為活躍。許多記者與作家都曾經加入過此組織,部份目前還是。

左翼組織因性醜聞案鬧起喧然大波這並非第一例,如目前掌控一席國會議員的Respect黨,也因領導人George Galloway在為受控性侵的維基解密創辦人辯護時,對女性有不尊重的發言;又對不滿此發言的黨員在回應態度惡劣,因此引起嚴重內部分裂。社會主義工人黨在Galloway事件時表態譴責,要求採取高道德標準,然而,很遺憾的,當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時,這套高標準又不適用了。

這顯示的問題在於,左翼圈中似乎有一派人長期採取瞧不起女性主義鬥爭的態度,認為這種議題是小資產階級的品味。對於重視這類的媒體如衛報,常採取鄙視的態度。然而衛報的記者在許多議題上視此觀點的左翼派系為盟友,這批人不肯採取擴大社會團結面的敵視態度自然讓人頗為難過。如果左翼的目標是解放受壓迫族群的奴役狀態,當一半的人口的權益不受重視時, 左翼要如何達到其解放的目標?

而更重要的,不論是Respect黨與社會主義工人黨的例子,都顯示其內部理性,民主面對爭議,進行對話,誠實反省自身缺失與過錯的風氣與機制,都極度不足。在批判統治階級時戰鬥力極強,但對於解決內部爭議時,卻總是缺乏能讓大家信服的民主程序,當事者也都缺乏民主風度。這就難免讓人懷疑,不時看到左翼組織玩一玩就自行細胞分裂,變成幾個互自看不爽的小組織的狀況,病因不是在於任何政策或道德原則問題,而在於這些左翼團體其實內部在民主實踐上有不小改善的空間。這不得不說,沒有民主,就難以有團結。


文章標籤

cultiva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施泰翔

在網路上看到社運圈擁護剛身故的委瑞內拉查維茲總統的人士批評,台灣媒體在包括對查維茲逝世後的局勢分析之內的國際報導,只會複製西方媒體主流觀點。也有人批評西方自由派媒體如紐約時報持雙重標準,對於查維茲嚴苛檢視,但在美國政府幹出罪行同等重大的事情,絕對不可能用同等嚴厲的辭彙批評;這些支持查維茲人士的觀點也許都是事實。

不過,這讓人聯想到,有一位衛報記者投書紐時表示,在2006年左右他有機會近身在公開場合對查維茲發問時,他問到,"你取消任期限制是不是一種威權的作為?",查維茲馬上便開始滔滔不絕的大罵英國皇室制度、英國皇家海軍、歐州強權殖民與蓄奴的歷史紀錄...哥倫布、布希、伊利沙白女皇.....。那位記者受不了了,表示他是愛爾蘭共和國的國民,起碼王室制度的存在跟他無關。查維茲接著又開始東批西罵一堆,就是不肯正面回答提問。會後,查維茲對該記者握手並微笑致意,仿彿是表示:"我可沒有對你的質問感到不高興,感謝你提供我政治表演的機會"。社運圈支持查維茲的人士遇到媒體對查維茲的批評,只能以攻擊西方石油公司因利益進占的機會被排除而生恨、查維茲救貧的施政挑戰資本主義自由經濟制度、西方媒體持雙重標準...沒辦法檢視,與坦誠面對查維茲的具體施政成果,那顯然就跟查維茲上述的作為沒什麼差別,與對話溝通無益,頂多只能達到製造共同敵人,以外部壓力來凝聚反美左翼圈的士氣的作用而已。

確實西方媒體如紐約時報在最近的報導不少充滿了情緒性的反諷,也赤裸裸顯露了美國石油資本家認為繼認的副總統會比較"務實",開始對未來可能的合作與獲利垂涎欲低的醜樣,但是也不乏具體的批評。

如查維茲善長政治表演,是利用政治口號動員認同力量的高手(而且表演欲頗強,喜歡做長時間眼說,對查維茲而言,"只"演說四小時算是很客氣,有在節制的了)。然而具體施政能力卻頗有不足之處。在查維茲施政下,合作農業的成果是失敗的,委內瑞拉需利用石油收益來大量進口外國糧食。而當配送體系不佳,配送的糧食大量爛在港口,查維茲還宣稱"這是我國本土糧食生產充足的象徵"。在工業治理上,相關政策規劃者能力不足,致使工業產能大降,使委內瑞拉需同樣成為工業產品的大量進口國。在基礎建設上更是千瘡百孔,偏偏查維茲看來又很愛面子,每當外國要人來的時候,大量的政府雇員就需到街上拼命的進行美化作業。

委瑞內拉因為油價極低,也導致排斥大量污染的車量滿街跑的現象。由於民生治理糟糕,犯罪猖獗,衛報的報導還反諷的報導到:一位犯罪防制攝影機公司的老闆表示力挺查維茲,:"查維茲哪有稿砸經濟?因為治安糟,我的生意可是好的很!"在外交上,只要是立場反美,就拼命跑過去交好,其中包括遭資本家利益寡頭獨占,人權紀錄惡名昭彰的白俄羅斯政府,查維茲還稱讚該國經由民選程序執政的共產黨政府的施政是社會主義的模範。

在政治上,查維茲強制對反對派媒體關台,稽押反對派人士。雖然技術上委瑞內拉的選務乾淨毫無舞弊,不過這是建立在媒體播放空間被查維茲高度壟斷的環境下。同時查維茲也建立私家的民兵部隊,對反對者進行暴力恐赫。

文章標籤

cultiva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近來發覺日本Yahoo會將討論的較熱烈的"知惠袋"題目(大概類似於台灣Yahoo的知識+)放進首頁,而且讓人感到有趣的是,放上來的討論大概都是屬於人際關係交往類的,討論的是人際交往會面臨的各種衝突。從日本Yahoo對此類討論之重視,看來讓人覺得日本人是個對該如何處理人際關係和諧高度焦慮的民族;而讀此專欄,也可藉由從微觀個人關係來窺見日本社會人際交往常規。

這一篇的提問人問到:她有個很要好的"媽媽友"(大概是意指能一起交換育兒經的朋友關係),從孩子小時就感情良好,認識多年。而對方的孩子到了小學一年級時,開始出現成績不佳,部份科目需要上補救教學的狀況。而到最近為止,兩邊孩子在小學也都不同班,因此每當對方抱怨孩子得上補救教學,是老師教得不好,提問人基於不了解對方孩子上課的狀況,孩子其他班上也有需上補救教學者,也聽過其他家長對該老師的不滿,也都相信對方的說詞,回應到"真是糟糕,如果能換老師就好了。"

不過後來隨著年級升上去,孩子重新編班,兩邊的孩子正巧被分在同一班,新任老師的教學風評聽來不錯,正為自己和朋友的孩子感到慶幸的時候,這時對方大概是孩子上補救教學面子上過不去,也許也是相信新老師(我個人的詮釋),於是就辭退了讓孩子繼續上補救教學的機會。但對方孩子成績依然沒有起色,對方又開始抱怨起老師不會教。有一天,家長參觀日,提問者到場參觀,發現朋友的孩子顯然無法集中精神上課,每隔沒多久就要求要上一次廁所,不時不安份的動來動去,對其他小孩子搗蛋,很明顯的發現朋友的孩子自身的狀況有問題。之後對方又出來抱怨,並且要求提問人一起聯名在親師懇談會對老師施壓,當事人覺得錯不在老師,於是便婉拒了。接著對方便酸了一句"自己家的孩子成績好,就不管其他人家孩子出問題了。"(提問者補述,她家的孩子成績也不是頂尖,只是中上程度而已)。事後發現,其他家長也遇到該朋友要求聯名對老師施壓,同樣感到非常困擾,提問者便對此發問到,她該如何處理此事,才不會破壞雙方經營多年的關係。

略讀了一些回應,底下回應多半集中在,該帶那個小孩子去檢查有無過動症之類的問題(檢查過了,找不出醫學上可以歸罪的症狀);或者該直言對朋友相諫,不要維持表面和諧(這專區的提問常常有提問人擔心破壞表面和諧,而底下回覆是真朋友就別鄉愿,不過個人以為,依他們的文化,要人別鄉愿多半只是在網路上回覆別人的嘴砲,日語對人類表達方式最大的貢獻之一,在於提供了大量的蜿蜒傳達意思的表達藝術)。不過看來是沒有人想檢討日本升學主義社會內戰的問題。要不是日本小孩從小就得面臨緊張的競爭關係,個人成績好壞與前途相關,也與面子高度相關;當事人哪會這樣的不樂於讓孩子上補救教學,拼命的想把責任把老師身上推,怕自己的孩子被烙下失敗者的標籤,自己臉上也無光?問題的癥結,自然也就不是部份網友在底下回應提到的,當事人氣度不佳,見笑轉生氣了。


從類似這樣的微觀層面觀察理解到的日本社會,我個人實在不覺得活在那裡是很有吸引力的事。對即時是年長個一歲的學長都要恭敬以對,講話用敬語,顯示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關係處處充滿威權;緊張的升學主義內戰,右傾的政治氛圍,怎麼想都不覺得活在那樣的社會是很吸引人的選項。日本之所以流行情色文化,以及歌頌有話直言,勇於追逐個人夢想,不受各種政治,宗教跟親族關係威權控制的角色的動漫輕小說創作;大概就是要在這類高度緊繃的社會氛圍中提供發洩口吧。看完情色影音,或者動漫輕小說爽完了,回到真實人生,繼續當個乖乖的順民。也難怪這樣的社會在經濟富欲的狀況,會有不少不想工作及受教育,只想在家裡看動漫,玩網路遊戲的尼特族了。

文章標籤

cultiva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施泰翔

(此篇為紐約時報雜誌The Extraordinary Science of Addictive Junk Food的導讀)

做為一個自行料理三餐的素食主義者,由於自認平日攝取蔬菜種類眾多,雖然總覺得飯後吃水果比較健康,但因工業零食所帶來的美味與給大腦的滿足比水果還強,也省去洗淨、削皮與切開的麻煩,總是脫離不了吃飯後工業零食的習慣。我一直只認為這只是飲食習慣上的小偏差,並不以為意;但讀了此篇報導,看到美國工業零食產業從科學界與行銷界顧用專門人才,用心理學分析、大腦運作分析;對各種組合配方做盡實驗,顧用試吃員一一試吃,並將結果用電腦做精密資料統整,想盡辦法就是要讓消費上癮,使食用者大腦煞車機制失去作用,一吃再吃,好衝高他們的銷售量;不得不覺得全身發寒。甚至在產品銷售面臨瓶頸時,報導指出業界的準則是,"當你有疑惑,不知該怎麼做時,就在配方多加糖吧!",絲毫不將吃盡他們商品的人的健康福祉列入考量,完全不考慮這造成的醫療成本與社會成本時;這樣的報導對如我這邊不自覺垃圾食品之害的人,就像是被當頭澆了一盆冷水。這讓我覺悟到,如報導中這類的商業公司用盡各種手段,讓你味覺與心理看似被滿足時,其實你是被引誘到一個表面看似開滿美麗的人工花草庭園,底部卻是無底洞,踩進之後就難以脫出;這讓人很難繼續不節制的吃著工業零食品。

這些美國的工業產業自然有其藉口:"我們也想賣健康的食品給消費者呀,但是當我們在零食配方上減少糖脂肪鹽的添加,消費者就覺得不好吃,不想買,那我們的產品就賣不出去,剩下來的市場還不是被其他沒有良心顧慮的場商占去。"不過從報導中廠商用盡各種精密科學與行銷手段讓消費者對工業零食成癮的手段,這很難不讓人覺得是託詞。即時是近來工業食品高油鹽糖的問題經常被拿出來討論,讓消費者對工業零食卻步; 業界就卻能反其道操作,標榜其產品"低鹽、低糖、健康",用此卸卻消費者的心防,讓消費者覺得吃這些"健康"的工業零食不必有罪惡感,可以放口大吃沒問題。然而在消費者卸下心防之後,大量吃進這些東西,攝取到的不健康成份,可能還比抱著警覺心的吃高油鹽的工業零食還多。


從報導中有個例子可看出美國產業嗅覺靈敏,善於因利勢導之處:1991年有個賣燻香腸的公司產品賣不出去,於是就找他們的主力客戶,25-49歲的工作婦女做研究。因應她們每天早上都要趕著做早餐,塞給小孩午餐便當,又趕著上班的生活節奏,該公司認為如果能用燻香腸做出方便餐盒,有機會因此大賣。

由於燻香腸一般習慣配麵包吃,為了讓方便餐盒能耐久保存(美國在這年代看來沒有我們流行的微波便當),該公司以薄脆餅乾取代麵包,並搭配工業處理後能久放的起司。此方案一推出,果然在市場上大獲成功,並後來又推出許多含加大量糖份餅乾的變化產品。而有趣的是原本他們針對的對象是忙碌的媽媽;事實上許多小孩即使帶了媽媽準備的健康餐盒,到了學校,還是丟掉,改買工業食品。他們便打出廣告,針對青少年心理,宣稱"你一天到晚都得聽大人的話;而中午是你做主的時候(買我們的方便餐盒來宣示你的自主權吧!)"這也顯示青少年對工業零食的消費愛好,部份原因可能也是原自於想對抗家庭中的不民主。

美國工業零食產業發現貧困地區對工業零食商品的消耗量特別大,便企圖大力對此集中促銷。他們認為,這些重度消費者的消費量,一個人抵得過好多個輕度消費者,與其再開發輕度消費者,不如設法讓這些重度消費者以更短的時間吃進更多垃圾食品,這才對衝業績有效率,絲毫完全不考慮這些被培養出大量消費工業零食產品習慣的消費者,所需要面對的健康負擔。

文章標籤

cultiva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施泰翔

(本文改寫自衛報No more excuses. The only defensible option is to go vegetarian)

近來歐洲的馬肉混充牛肉的醜聞鬧得沸沸揚揚,這顯示的問題是:在大賣廠對供貨商要求低價供貨的狀況下,供貨商只好用比牛肉更廉價的馬肉來混充,以求生存。在氣候變遷、國際糧價不斷上漲、飼養肉用動物成本不斷上升同時隨著開發中國家如中國經濟成長,肉食需求也將隨之攀升,這樣的矛盾在未來只會更形劇烈。可以預見的是,大賣廠為了讓消費者願意消費,仍然持續壓低價格;而供貨商在面對成本的增加,必須仰賴更多來源不明,及使用飼養過程極度不顧動物倫理,可能添加許多不明藥品的肉品。

同時,蓄牧業的貢獻了全球碳排放量的20%,光是在美國一地被大量拿去餵養牲畜的糧食若直接拿來養人,可再多養活8億人口,而隨著提到的前述開發中國家經濟發展肉食需求增加,類似此類的統計數據只會變得更為驚人。

這顯示在新世紀,素食主義,或起碼是公眾先逐步有意識的減少肉品使用的重蔬食飲食方式,在環境永續發展上顧及人道需求的糧食安全觀以及動物權利保護上,是有其必要的。現行飲食觀不轉換,光是以有機畜牧業來企圖解決肉品食用安全問題,我們終究是沒有那麼多的資源與土地來施行人道有機飼養方式,來滿足大量的肉食需求;有機畜牧業或許較適合做為轉向全蔬食飲食前,相對提高動物權保障,以及做為以價制量,減少肉品消耗的過渡期做法。為達成此目地公共政策有其必須,不過要讓相對應的有效政策受到民意支持,能被落實推動,在這裡首先需喚起公共對此議題的認識,在這裡改寫此原刊登於衛報之評論就是希望為此盡棉薄之力。


文章標籤

cultiva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周儒賓

其實,經學校導師(這本係導師職責職能)進行問卷調查或逐一私下探問,就能準確無誤地找出食物攝取不足之貧童,然後,再由教育局補助各校採買健康營養食物,就輕易解決,於假日,則委由里長處理。捨既有行政體系及網絡,另闢更無效率、更浪費公帑、更有害貧童身心健康長遠發展之治理路徑,實在是不可取。

更積極之治理,係藉此,由導師鼓勵教育同學們一起關懷濟助,尤其假日期間,並培力同學們對貧窮展開共同調查、研究及探討。不要過快地把「兒童」建構成「仰受父權」照顧保護者,而應培力同學們實踐互助共同體。

相關新聞請參照:

台中市:中市50元安心餐券 貧童放假不挨餓
高雄市:愛心餐食券 兒少免挨餓 高市邁向第5年
新北市:新北幸福保衛站溫暖


文章標籤

cultiva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江昺崙

周儒賓的假設可能有問題,首先台灣盤商的不可替代性絕對比農民高,盤商需要資本、市場觀察力、更需要熟悉政、商、農、工等複雜人脈。而台灣小農在很早很早以前就建立起一套農耕標準作業系統,對於盤商而言,要兼作農業並不是難事,但小農要身兼盤商、通路商,就大有困難。

周的論點太輕忽盤商的必要性與困難性,以西瓜為例,我曾問過種過十五年西瓜的瓜農:為何瓜農無法自產自銷?他說西瓜的體積和時效因素,導致小農、農會無法處理運銷及通路問題,只有盤商熟悉運輸及市場運作,因此長期以來西瓜都由盤商所掌控。

縱使小農成立合作社,最大的問題也是在運銷而非生產,這時候盤商和市場的連結就十分重要,如同統一企業掌握最下游的通路,幾乎可以反過來吃掉上游的工廠一樣。

總而言之,千萬不要忽略農產品運輸的複雜程度。如果未來農民要成立合作社的話,最困難的關鍵應該在於「運銷」。

 

 

cultiva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江昺崙

請問原作者有看過《TPP亡國論》這本書嗎?首先禁止販售無有機認証及無產銷履歷認証之農產品就是空談,再者台灣為何要加入TPP,主動向美國開放農產品市場?
假使可以這麼簡單打打嘴砲就做到什麼化什麼化,那我國的半導體工業何不比照辦理,這麼簡單就可以增加產品競爭力,那我們何需加入TPP,反正我們也不用擔心關稅啊?

另外,強制合作化、直銷化、有機化、實施產銷履歷制度可能並不適用在彈性的都市農業裡。也就是說,這樣反而大大增加了零細耕地、地產地消的成本。所以都市農業如何解決呢?這也是個問題,如果要縮短食物里程的話,方便性絕對是個考量。


文章標籤

cultiva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周儒賓

關於失業,左右派似乎一致,就是讓失業者再就業,當然,右派將失業歸責於失業者,故主張不給予津貼或協助,以迫失業者「努力」再就業,比較溫情而人道的右派,則是主張提供職訓及貸款,後者係鼓勵創業。左派則是更富福利思維,但仍以再就業為依歸。為了減少失業率,右派就施行「爭取」投資之政策,移勞不適用勞基法,減稅,降低環境標準,招商引資...。

以再就業為依歸,自是在價值上否定「失業」狀態,並且肯認了資本主義體制之就業狀態:人活著就須就業。而我們就須從推翻此句開始新的另類思考。

人活著,要有目標,要自我實現,要追求獨特理想,要投身志業,要找尋人生意義,就是未必需要就業。

或許,我們當鼓勵不妨害別人、不造成社會負擔之失業,我們當營造環境─ 如新生命生態集體農場,讓人們失業後,到此農耕,開啟及培力生命主體。去除失業之被鄙棄,將『失業』重建為轉向生命變革之介面及渡口。

讓失業者再就業,是把失業者從一座監牢換至另一座監牢而已。

如果,我們要重新界定經濟發展,當然,也須重新界定就業觀,如果,不自覺認同了資本主義對就業之界定,則所謂生命變革,就淪為囈語!認同了就業界定,卻又批判資本主義,則內在邏輯混亂,且也不過是道德主義之變形。

文章標籤

cultiva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周儒賓

經濟自由,向來是右派之語彙與範疇,其實,就是資本之自由,我們須重新界定經濟自由,把詮釋權奪回來,經濟自由,應是人人享有不受雇不出賣勞動力之經濟自由、不受資本剝削之經濟自由、不為五斗米折腰之經濟自由、志業與職業合一之經濟自由、自我實現與經濟生計合一之自由。

相關新聞請參考:

經濟自由度第20名 彭總裁:評比有待商榷


文章標籤

cultiva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楊映華

公共托育之基進性在於,將托育去家庭化,而不止是去私有化,是以,公共托育自應包括非婚嬰幼。未來,婚姻制度必日趨衰微。公共托育之另一基進性,是建立得以發展公共生活之場所,於托育中心經常舉辦講座及嬰幼用品之交換分享及贈予。可培養銀髮族擔任志工。

老人,未必是受照顧者,老人政策當是打造環境,以培力其再學習及再社會實踐,即終生學習,終生實踐,至死方休。將老人社會建構為受照顧者,乃老人被社會歧視之根源。做為擁有各種潛力與可能性的人類,生命之社會性與公共性,應優先於生物性,人類活著若沒有空間讓其不斷開創其生命之社會性及公共性,當事人自然活得悲觀,難以來保有做為人活著應有的尊嚴;是以重視老年人主體的社會政策自然不應只將老人視為受照顧者。善用老人社會潛力的託育政策能讓有家人照顧的老人從小家庭走出,不再只是成天跟自己小圈子中的家族成員相對,成天只為後代的事情心煩;對孤苦無依的老人而言,也將不再孤單,活得更加的充實。

 


文章標籤

cultiva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