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人耕食歡迎你投稿:人耕食網站為一公共性媒體,基於對言論自由的信念與媒體接近使用權之堅持,凡讀者來稿原則上全文刊登。相關注意事項請上http://cultivator.pixnet.net/blog/post/66670864

目前分類:產銷政策 (2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記者/關亦然

   在前行政院長游錫堃的努力下,台灣終於推動第一個有機農業法:「有機農業促進條例」於十月二十七日在立法院舉辦公聽會。其努力與用心,值得肯定。為加速台灣有機農業的推動,我們認為應先從通路方面下手。

   通路問題,是所有農民之痛,亦是農民得忍受盤剝的根本因素。即便有機農產品市場行情高,但依然面臨通路問題。中興大學之有機農夫市集多半來自雲林、 彰化、新竹、苗栗地區,他們之所以不遠千里至中興大學販售自己的農產品,根本反映的是通路問題。不解決通路問題,大部分的農民將為之退卻。

   為解決通路問題,我們主張有二:一、國家機構帶頭採購有機農產品;二、成立民主透明之社會企業。

一、國家帶頭採購有機農產品:

   有機農業促進條例草案(以下簡稱草案)裡面第十六第一項規定:「中央及地方主管機關應依綠色採購相關辦法,輔導推廣學校、軍隊、相關機關團體或企業組織憂心採購本地生產之有機農產品。」

cultiva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記者/關亦然

 

興大農夫市集創立於2007年,每週六早上由農友戴有機農產品至中興大學販售,為中部地區重要的有機農民市集。記者親自走訪,希望藉此瞭解有機農業的現況。


從南投北上,販賣有機茶的農友即表示:「興大農夫市集從創立以來,從原本的20攤增加至40攤,足足增加兩倍之多。」這反映一個現況:有機農產品的消費族群逐年增長,否則攤位不會增多,這是喜訊。

  

此外,記者初步調查興大農夫市集農產品的產地,主要來自雲林、埔里、苗栗、南投地區,還有遠自台東的有機米。從這些區域到中興大學,路程頗為遙遠。為何這些農民願意不遠千里,不辭辛勞?

 

根本因素在於,有機農民面臨市場的問題。儘管有機農產品價格遠比一般農產品高,且消費族群逐年擴大,整體有機農業市場是供不應求。但是,農民在農忙之餘,已無力無心處理農產品行銷問題。市場的不確定性,始終是農民的隱憂:「我生產了之後,要賣給誰?」。

cultiva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月16日為「國際糧食日」,正好可以檢視我國糧食安全現況。依據農委會資料,2011年台灣依熱量計算的糧食自給率為33.4%,雖然稻米自給率有 108.2%,全穀類的自給率卻只有26.2%,原因出在消費者飲食習慣改變,米飯之需求減少,小麥等穀類自給率幾乎全靠國外進口,若是將飼養肉品所進口的糧食精算,台灣糧食的自給率可能在15%以下。

 

  氣候異常加劇國際糧價漲幅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表示,2012年全球小麥產量預計將下降5.2%。而在過去一年中,其他用以餵食家畜的多種作物產量下滑了10%。全球人口持續增長,但糧食產量卻沒有增加。在2012年,小麥與玉米的價格已經上漲了25%與13%,而乳製品在上個月就漲了7%。糧食儲備量(應付價格上漲的緩衝儲 量)亦已經達到最低點。

   

       隨著國際幾個重要糧食輸出國因氣候因素減產,糧食危機的意識再度高升,對於6成糧食靠進口的台灣民眾,但幾年下來發現,氣候因素只是加劇國際糧食不斷短缺,糧食價格不斷提昇,而石油價格也一直都是往上走,徒增運輸成本,讓人們有感糧價正在飆升。因應這一波糧價飆升,政府除了穩定物價,農委會也一改觀望態 度,積極鼓勵農民轉作飼料作物,著墨在生產面。不過政府是否做好了長期應對的準備?

 

2011年,總統馬英九在農委會舉辦的「全國糧食安全會議」上表示,「糧食安全即國家安全,涉及國計民生及社會治安,」政府應妥善規劃糧食政策。此次會議也訂出2020年糧食自給率將回復到1993年的40%。有著不太漂亮政治的口號,卻沒有看到相對應的政策治理方案,更何況糧食自給率40%,和鄰近的幾個國家糧食自給率也都維持在40%左右,也搆不上國家安全的要件。

 

  台灣應要架構糧食安全網

 

cultiva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二蚊


今天跟著東海的學長拜訪了台中東勢的兩戶果農,這是我第一次親身體驗到台灣農村的生活氣息,欽佩張大哥和許老師對果園的精心護理,他們對待農業的態度無異於 雕塑家傾心雕刻一件近乎完美的藝術品,當我們對舉世罕見的藝術品稱讚不已的時候,卻常常忽視存在于我們身邊、看似平常卻凝結人類智識的農業,消費者和生產 者的距離看似隔著中盤商,實則處於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


農業在國家邏輯中的地位既複雜又尷尬,農業是立國之本,這關乎國家主權,全球範圍內針對糧食危機的討論一直有龐大的市場,有關糧食戰爭的書籍也層出不窮。另 一方面,農業相較工業對國家GDP的貢獻少得多,不利於國家在全球化的權力競爭中得勝,正如Paul Kennedy在《霸權興衰史》中提及,一個國家從使有數億農民,但仍是毫不足取。另一方面,如果缺乏一個足夠強大的工業基礎,即使一個現代國家也會黯然 無光。小農的獨立自主顯然也不為國家邏輯所讚賞,市場也想法設法使小農進入全球化的勞動分工中。


對於獨立小規模經營的農民而言,盈利並不是主要目的,因為從事其它行業可能收入會更好。以前的文人士大夫在朝堂上鬱鬱不得志,會將從事農業作為自己的備胎, 過往最有名的返鄉務農的傑出青年陶淵明,曾感歎道:“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將自己在政治里和稀泥的狀態視作誤入歧途,最終 到田園生活中尋回放浪形骸之外的解放,務農絕不是單純的經濟行為。然而,當現代化的發展模式被認為是國家保持競爭力的必要非充分條件時,農業變成身體的瘡疤,誰也不願意觸碰。


cultiva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國際環境評論:食物政策委員會做為一種公共治理 (轉載自台灣立報)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22415

■倪世傑

 

「食物政策委員會」 (The Food Policy Council)是這30年間於北美洲一股仍在發展中的食品運動。依照各地民情發展狀況,各地區的委員會有些成為地方政府正式部門,有些則繼續維持民間組 織的角色,無論如何,其目的都是一致的:地方政府的食品政策分散由衛生、環保、農業與教育等單位,每個單位都掌握當中的某項環節,像是教育單位負責學校食 品營養含量、衛生單位負責食品衛生的監督、環保單位負責化學毒性藥劑的管理,農業單位主管農產品與農民相關事務,多頭馬車的格局,使得食物政策分崩離析, 無力協調並充分解決食物生產、流通與消費歷程當中所發生的一切問題;由民間自己集合環保、食物運動界及學界所組成的食物委員會應運而生。

由公、私部門一同治理 

田納西州諾克斯維爾市(Knoxville)的食物政策委員會是美國市民運動之首創。成立於1977年的諾克斯維爾市食物政策委員會,是由田納西大學教授威爾遜(Robert Wilson)與其學生在研究過程中發現該市中心的民眾普遍缺乏具有營養成分的食物,他們認為,獲得有營養的食物對市政府的重要性,不亞於交通與住房,是市政府應該要擔負起的責任。在一番拉扯之後,市政府與市議會最後承認威爾遜教授的主張,成立了該市的食物政策委員會,該委員會利用1982年在諾克斯維爾 市舉辦的世界能源博覽會中大力宣傳,國際開始注意到這一股新興的「食物價值」。

 

▲顧客在密西根安亞伯(Ann Arbor)的一家商店裡選購食物,圖攝於3月8日。(圖文/路透)

 

食物政策委員會就其成立宗旨來看,可說是開公私部門共同治理的先河。以最負盛名的加拿大多倫多市食物政策委員會為例,它本身就已經是該市衛生局下的次級委員 會,具有官方身分以及3位全職工作人員的配置與政府預算的編列,該委員會的構成由該市政府衛生局進行聘任,2011到2012年的委員共有30位,當中的 成員扣除來自衛生局代表1名以及市議會代表2名之外,其餘27名皆來自於包括市週邊農場與社區、青年、零售業者、餐廳業者與廚師、食物與環保社會/運團體 與大學教授等社會各界代表所組成,來自政府行政部門的代表僅是1/30,確保各利益相關人的多元性。

該委員會的職能可以說是多倫多食物政策 的規劃單位,「合作」是其所採取的策略,這意味著市民社會團體與政府之間是屬於伙伴關係,透過參與委員會,市民社會團體能夠更廣泛的接處的政府組織以及相 關訊息,而政府官員亦能夠透過主要來自於社會的委員制訂的食品安全、環保、營養與食物流通等相關政策,事實上,該委員會所提出的政策不僅是多倫多市政府政 策,其影響力已經擴展到聯邦層級,像是在全國層級禁止施打生長賀爾蒙的畜類所生產的乳製品銷售,使民眾能夠獲得安全的乳製品。

cultiva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進口水果降稅沒有福利消費者 更重擊本土果農

   受颱風、豪雨影響,台灣水果價格居高不下,行政院10月2日端出「水果降稅」藥方,穩定物價小組要把進口的蘋果,甜桃和奇異果,關稅從20%減半到 10%。但這政策有效嗎?不只攤商不看好,就連民眾也不買單,看來這回行政院出奇招,降水果關稅對整體物價來說,效用有限,連財政部都不敢保證「水果降 價」,如果降了稅,民眾還是買不到更便宜的進口水果,政府這項德政,無疑是「瘦了納稅人、肥了水果商」。

   國內水果減產是事實,政府要解決水果價格問題,問題的所在就是行銷的通路系統出了狀況,向來都是大盤商在決定價格,國內水果減產但產地價的上漲幅度和終 端銷售價的上漲幅度不成比例,如今我們不去解決行銷通路的問題,而去降低進口水果的關稅,等於是進一步的打擊本土水果農,壓低本土水果的議價空間,在蒙受 颱風、豪雨影響的收成損失後,更加上重重的一擊。

  政府應該對國內的果農採取補貼措施,以減少果農在減產時蒙受的損失,長期來看,農委會應該建立起「農業保險」的制度,並且納入產量管理的概念,將「農業保險」的補助措施導入制度化,才能解決長久以來產銷不平衡的問題。

  站在消費者立場平仰物價是政府的德政,但在平仰物價的方法很多,用減稅的方法,應是最不合適的方法,用減稅法又沒有罰則,進口商及盤商若未能如實反映,消費者也買不到便宜的水果,政府稅收損失之外,還傷害本土果農。

  去年財政部曾宣布調降奶粉關稅,關稅損失六千萬元,但奶粉業者享受降關稅,卻沒降價責任,國庫平白損失,全民成了冤大頭。奶粉事件的殷鑑不遠,如今又端出「水果降稅」藥方,恐難達到預期目標。

  平仰水果價格,最好的辦法應是,對本土水果進行消費補貼政策,這樣才能讓一般民眾也能買到合理價格的水果,又可以保障本土農民的生計。

cultiva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