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人耕食歡迎你投稿:人耕食網站為一公共性媒體,基於對言論自由的信念與媒體接近使用權之堅持,凡讀者來稿原則上全文刊登。相關注意事項請上http://cultivator.pixnet.net/blog/post/66670864

目前分類:進步教育實踐 (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對無田園而只有隨手可得各種「垃圾/工業食品」之都市小孩來說,無法感知原始食物之來源與生產過程,無法親身體驗食物生產之辛勞、不易及智慧,就難以不挑食偏食、不浪費食物、不被電視廣告操縱味覺與口腹之慾,就難以不從小被消費主義殖民心靈,靠吃消解壓力與情緒而致肥胖,再不斷掏錢供奉資本主義所建構之瘦身美體產業。

田園,其實,才是最棒最酷的教室,孩子們經常在「田園教室」學習、體驗農事勞動,遠比在學校教室裡,聽老師單向講述食物教育生動、豐富、有效太多太多了,老師也應與學生一起下「田園教室」共學,拜生產者為師。

農作,尤其友善環境、與自然和諧共生、追求萬物循環不止之農法,是充滿創造性、實驗性、探索性、哲思性、主體性之身心合一勞動,在「田園教室」裡,生物教育,生態環境教育,科學教育,勞動教育,品格教育,食物教育,農事教育,在實作中包羅中,共冶之。倘若再鼓勵孩子們將自己之學習、體驗農事勞動之過程、感受、觸發、心得、知識收穫,以分享態度,書寫出來,甚至,鼓勵培力孩子們民主合作地編辦發行電子報,就更臻寫作解放教育與社團教育之巨功。

所以,農業,才是農鄉最獨特、最寶貴、最待開採之教育資源與蘊藏,以「農業首都」自許,更應善用,形塑雲林教育之核心競爭力,吸引大量不願讓小孩在都市升學主義下扭曲成長之家長們,為教育移民「農業首都」!

然而,蘇治芬縣長九年,卻讓雲林小孩遠離田園與農事,讓青年離開雲林田園,出外飽受都市資本主義奴役!

可能接任蘇治芬的李進勇或張麗善呢?似乎還是漠視甚至鄙棄田園教室,把雲林教育「發展」方向加速推近都市升學主義!

 

cultiva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二日 2月18日星期二

 

三歲的女兒張遠從去年10月開始不想上學,試過了很多辦法都沒轍,12月以後我便帶著她跟著我到處跑,室內裝修工地、秀明農法課的農園,都成了她的非典型教室。《造花枝》這兒,自然就是張遠這階段的小天地。

 

《造花枝》的生態村計畫其實是和「微遠基金會」合作的,基金會提供旁邊的山林地,阿沐和灰發起的「相和作社」負責招募夥伴執行,灰說山上的舊建築群有點像寶藏巖,未來可以容納十五個家庭共同生活。「微遠基金會」過去把這裡廢棄的廟宇改造成藝文表演空間,以前在公視看過相關的報導,但來之前不知道《造花枝》和這裡有關。

 

因為張遠這個小朋友來了,基金會一位也有女兒的員工May就過來看看。留著時尚短髮的May說她也是東海畢業的,記得應該是政治系畢業的,她說不知是我學姐還是學妹。我端詳了一下,不加思索便回應說,「應該是學姊吧?」May聽了顯然不悅,厲色說,「那還不叫學姊!」哎呀,得罪人了。

 

儘管如此,May還是極友善帶著張遠到處溜搭,怯生的張遠似乎對May很有好感,肯讓她牽著四處晃搭, May還煮了義大利麵給張遠當午餐。後來張遠在May的引導下,乖乖地在遮陽棚下畫畫,一畫就是整個下午。

2014-03-08_131143  

今天要做另一道矮牆,但要把材料換成圓柱狀的水泥試體,因為人行道水泥磚不夠了。水泥試體也是要來的,一般來說,樓層灌漿的水泥都要做壓力測試,這些試體就是送驗的樣品。這些樣品久而久之堆積成山,對試驗單位來說也很頭大,但阿沐說試驗單位未必都會把試體送人,他問兩家第二家才同意贈送,而且試體有些會破裂、未必都可以用,要一一挑選。

 

文章標籤

cultiva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朝祥

 

  所謂絮語,連綿不絕的輕聲細語,若是正在戀愛中的情人,那可真算是連綿不絕愛意啊!但如果少了情人般的濃情蜜意,那就會變成喋喋不休,用一句平常話來說就是碎碎唸。

 

  一個老師當久了,面對學生不斷地發生同樣問題,只能苦口婆心地不斷的叮嚀之語,最後竟慢慢地變了碎碎唸……

   ×  ×  ×

  許多學生在考試後,總是迫不及待地報告:「老師我這次考××分,進步很多了!」或是「老師我這次考滿分,是不是有糖果呢?」

 

  面對這種過於簡單的除述,完全看不出學習況狀,也無法作為改善教學的依據,實在令人很難以接受。

 

  常會用一種很無奈地話說:「考好了,只是說明這些題目對你而言比較簡單,又不一定是真的學得比較好。這樣看待考試成績,恐怕不太恰當。」

 

cultiva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6年時,雲林縣華南國小由於學生人數在30人以下,列入雲林縣第一波裁併名單,面臨裁併校危機。陳清圳校長剛踏入校園時,家長們對他抱持懷疑的眼光,認為他是縣府派來終結學校的…

 

教育改革必須超越學校校園

 

陳清圳校長認為,教育改革不能只在學校內進行,必須超越學校校園…學校必需肩負起社區文化傳承、產業振興和弱勢關懷的義務,這在台灣偏遠小學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很難取代的。

 

  而華南國小的問題其實是整個社區的問題,當地老人看醫生,要走一個小時才有公車站,所以往往都是忍到不能忍了,才共同包計程車下山看醫生;社區也沒有圖書館、自來水系統等。

 

陳清圳到任後,開始帶領學生展開特色教學。有學生將當地老人生活拍成紀錄片,發現嚴重的醫療資源落差,因而找上縣府幫忙,沒想到縣府卻告訴學生「找你們校長比較快」。

 

於是陳清圳將當地廢棄10幾年的衛生室建立起來,成為當地的社區學習中心,陳清圳與老師們負責教導當地居民電腦課等;在健保局的支持下,每週有2個半天,有1名醫師、護士和藥師上山駐診。

 

cultiva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