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世鋒

我個人覺得,一直以來報復式正義的相關問題,其最主要根源也是最關鍵的主體,就是被害人與其家屬的感受與立場問題。

站在旁觀者或是非關係人的立場,建立一個機制用理性去溝通、辯證,這個問題應該不大。但只要牽涉到了受害者及其家屬,除非受害者及其家屬自覺,往往外人要要求受害者去〝原諒〞,簡直就是不可能的任務。就好像一個被性侵的被害人,因受到了極大的身心衝擊,這時若是要求其完全放棄報復之心、甚或要求寬恕,似乎也是違反人性。況且,在受害狀態底下,受害者與其家屬之言行,本來就不是歸屬於理性範疇。

所以受害者或其家屬之相關言論,所引發報復式正義的社會迴響,也就特別的明顯。因為公眾站在與受害者、家屬同理心的一邊,也似乎合情合理,跟著喊出報復式正義言論,彷彿就一點錯也沒有。但事實上,因為〝非理性〞感受言論所引發的社會輿論,在本質上就是非理性的。

就像白曉燕案,已經案發逾二十載,但身為受害者母親的白冰冰,就是以其特殊身分不依不饒地反廢死,甚至用其社會影響力擴大報復式正義的影響。然而這連鎖的輿論效應,我想才是報復式正義在當前社會的主要問題。

所以,這就牽涉了兩個核心問題:

一、受害者與其家屬的自覺問題:

二、如何把輿論的非理性延伸轉為理性討論:

在此,個人不提出相應的解決或見解,因為此事絕非用簡單邏輯就可推演解決的,要靠的其實是把問題推向輿論,讓社會各方面〈包括受害者與其家屬〉對此兩個問題產生認知思考,且以此思考進行深度的反思與討論才會有其意義。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報復式正義 死刑存廢問題
    全站熱搜

    cultiva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