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憲

前陣子,我們因為朋友臨時的邀約,訪台南里仁系統的一個有機農業據點,友善大地。踏訪幾處後,友人興起帶我們去後壁鄉土溝村看看一群年輕人怎麼改造農村的想法……

十年前,10位台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系的學生苦無畢業論文的方向,直到台南後壁鄉土溝村一位農民的農民水牛的新聞刊出。找水牛,蓋牛厝,變成這群學生畢業論文的方向,成了他們十年蹲點的起始。

幫水牛起厝是這10位南藝大學生組織土溝村村民的開端。他們並非嚴格界定的政治組織工作者,卻用空間變革切入/組織了社區和村民。

當年蹲點的學生成立了「優雅農夫藝術工廠」,以申請案子維生和發展。麥克是靈魂人物。另外有四個人留下,其中一人在當地結婚生子。這一次我們很可惜的沒碰上其他成員,只拜訪了麥克。途中有南藝大的學妹加入,表示要在土溝村進行環保運動。

優雅農夫承租三合院的半壁,一邊是老人家的民宅,如同我們常見的中間是廳堂神桌的擺設,側翼就是生活空間了;另一邊則是辦公室與招待廳,布置到挺精雅的。三合院外觀看起來與一般農家住宅無異,裡面卻別有巧思。

優雅農夫以他們的專業,設計與巧思,整形土溝村的“外貌”。土溝村人口外流,村裡空屋不少。屋子願意以低價租借或者直接讓渡給他們進行內部改造當成特定主題(如女性主義)展場。有一律師已捐出兩棟房子,還問:夠不夠。提供的屋子或者豬寮多到他們都還沒想到如何運用。

村長的豬寮提供出來,改造成「土溝村公共客廳」,藏身於民房之後。居民對麥克帶人進客廳似乎習以為常,還能親切的笑。公共客廳原有賣咖啡,但看似許久未開張了。客廳旁邊有一空間供給小朋友假日閱讀使用。

公共客廳的牆壁上有掛著「阿嬤的畫」。他們組織當地的阿嬤作畫。一開始,阿嬤都懷疑自己能不能畫。事實證明,她們都能畫,還能在自己的家開畫展。但目前有沒有再繼續,沒問,不知道。

從客廳旁小門出去,穿堂過路,看見的是公共廚房。灶台初始是靠著牆壁的,後來調整成對著客廳,呈現著使用廚房的人是主人,正面的面對著遊客。廚房旁邊的空間,門前掛著「土溝農村文化學堂」的名牌,麥克稱此為「國際會議廳」。裡面的陳設有點像空間較大的小學教室,有投影機跟投射布幕。

有間民房,優雅農夫全部打掉,只剩一長兩短的石椅子。平日早上,會有賣菜攤販。麥克說,可以讓買菜的人,或者平時聚會聊天的場所。有趣的是,過年時會有專人在石椅子那幫忙拍全家福照,據說熱烈的程度是得排隊許久才能入鏡的。

土溝村空間的改造不只侷限於大空間。每個據點,展場都有立站牌。站牌以黃色為基調,著有當地人的照片。每一張照片都有歷史。學童專車的上車地點的站牌,有遊客誤以為真是公車站牌而傻等,直到村民跟他們說這不是公車站牌才知情。有些家戶的埕前也有驚喜,例如優雅農夫會幫忙製作椅子,供坐;或者彩繪屋子牆壁,做些立體小飾品。

有一看似廢棄農會外的圍牆掛著當地農田與農夫的巨幅照片。當地居民說:那個是我ㄟ,原來我也能成為照片的主角。

基本上,優雅農夫的空間改造的邏輯都是以私化公,配合他們的設計,讓空間更為容易被居民近用。

優雅農夫把土溝村理解成“想像的集合體”,正在推行的農村美術館即是如此。他們用情感認同替代了行政區域的空間界線,認同就能超出空間限制。在地居民認同整個土溝村就是美術館。有遊客到土溝村遍尋不找所謂的“美術館”而探詢,居民說:傻孩子,這裡就是美術館阿。

因為認同,居民對環境整潔的維持就有原動力。土溝村確實乾淨,幾乎看不到垃圾,還有居民因為遊客亂丟菸蒂而氣憤。

很遺憾的因為時間關係,只看了一條街。在這裡僅留下直觀的紀錄,為讀者介紹我們這一次的參訪。

相關影音報導可參考:

TVBS 一步一腳印 發現新台灣 - 我們的青春在土溝村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優雅農夫藝術工廠 土溝村
    全站熱搜

    cultiva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