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朝祥

 

  在小時候,集約式的專業養雞戶還沒有普遍地出現,家鄉中的居民家家戶戶都會養有雞、鴨之類的家禽,勤勞一點的家庭,還會養上幾頭豬來貼補家用。而養雞和閩南語中的「養家」同音,雞更是每戶必養的習俗,家父一直到民國六十七年都還保有這樣的習慣。

 

  為了直接利用廚餘、菜葉等資源,以減少運輸和最終處理的能源消耗,並讓人找回原來雞蛋應有的樣貌,決定找回這中斷的資源運用系統──養雞。

 

  如果雞蛋是自家產的,那麼不論是食物哩程,還是食物的新鮮度都是最好的,也不用怕集約式蛋雞長期使用各種藥劑,以及長途運送所帶來的各種不可預期的風險!

  

  雞,極度雜食的物種,在大自然裏到處可找到食物,例如植物類的松果、竹籽、幼嫩竹筍、各種植物的花葉、嫩枝等,也喜歡吃昆蟲、蟲卵、白蟻和蚯蚓等動物。當然,人類所吃剩的殘羹冷炙、葉菜、果皮、茶葉渣等,也都可以是牠的食物。

 

  養雞比起養蚯蚓更能更和鄰居互動,而且還有最大的附加價值──雞蛋。當然養雞所帶來的後遺症──排泄物及其衍生的環境衛生問題,會是這次實驗的主要重點。

 

 

  今日太陽難得露臉,我在院子前開始組裝雞舍,路過的阿婆好奇地問:「那籠子是要作什麼呢?」

 

  「養雞。」

 

  阿婆有點難以理解地說:「現在雞飼料很貴,養雞很不合算的。」

 

  「嗯,好像是吧!」

 

  阿婆沒有說什麼地走了,我則在想若單要以飼料來養雞,當然沒話說,這是筆不合理的交易,但如果是從資源再利用的方式計算,那麼就這個問題就不存在了!更何況有了生產過程透明,也沒有催生藥劑的新鮮雞蛋,是任何金錢都賣不到的好食物,這筆交易應是極為合理的!

 

  這邊還沒有計算和鄰居之間的互動價值。

 

 

  20140307 于后里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廚餘 回收 環保
    全站熱搜

    cultiva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