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作者:曹偉豪

        坦白說,從1990年三月學運到此次反服貿,鄙人發現類似的景象與權力關係,總是學者講課,三月學運為學生者,而今為反服貿「街頭民主教室」之講課學者,教室裡之非民主權力關係,仍延續街頭,並宣稱“民主教室”。

  學生,是在既有大學體制裡的身份與稱謂,既然採取公民行動,身份與稱謂即是公民。

  在立法院外,為何不是由青年公民們實踐大民主討論,而還需學者講課呢?為何不是由每位青年公民們嚴肅地、老老實實地表達自己反服貿的理由與觀點?並且,相互區別差異?進而,相互理性辯論呢?通過表達,自我培力,相互培力,同時發現自己之盲點、侷限、不足,通過民主討論與理性辯論,讓每一個人的思想激盪翻騰、大動腦不休,育成主體,而不再只是公民行動之附隨者,為一時不滿情緒支配卻「說不清道理」之附隨者。育成主體,比學者之街頭講課重要萬倍!

  學者別再講課,作為公民行動之參與者,只能以公民身份發言,與青年公民們一同民主討論、理性辯論。讓教室裡的權力關係留在教室,街頭,只是基進民主空間,不是教室。

 

相關新聞請見:

公民街頭開課 師生暢談民主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學運 民主 公民
    全站熱搜

    cultiva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