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施朝祥

  魚菜共生系統,除了要增加養殖密度所以要用外動能將水抽出過瀘外,還可以便用不用過瀘系統的方式,如此一來將可以便省能源,當然要達到這種方式,就必需考慮到魚的生長特性,幾經考量後,決定以分布於亞洲大陸東部、日本列島及臺灣之各地低海拔的河川中、下游、池塘、溝渠與稻田皆有分布的泥鰍來實驗。

  泥鰍體延長,前段略為圓筒形,後部側扁,腹部圓形,背緣線平直;尾柄有皮質隆起而與尾鰭相連。頭部稍側扁,近似圓錐形。吻突出而稍圓鈍。眼小,上側位,無眼下棘。口小,下位,呈馬蹄形。鬚5對,短於頭長之半;其中吻鬚2對,口角鬚1對,頦鬚2對。體被細小圓鱗,頭部無鱗;側線不明顯,縱列鱗140-170。各鰭均無硬棘,背鰭軟條 3(不分枝軟條)+ 6-7(分枝軟條);臀鰭3(不分枝軟條)+ 5(分枝軟條);腹鰭1(不分枝軟條)+ 6(分枝軟條);尾鰭圓形。體背側灰褐色,腹側為淡黃色,全身布滿黑褐色小點;背鰭、臀鰭及尾鰭密布細小的黑色斑點;尾鰭基部上方具有一明顯黑點。  

  泥鰍廣泛棲息於各種水體,但以富植物碎屑與淤泥的靜水域或緩流水域較多。具環境之適應力及耐污力頗強,具有腸壁呼吸的功能,能在水中溶氧不足時,直接吞吸空氣。雜食性,以水生昆蟲、小型無脊椎動物、植物碎屑、藻類等為時。

  泥鰍的生命體特性最適合這次的實驗,但要去那邊找呢?

  小時候,只要是路旁的水溝隨便抓就能抓到泥鰍,如今卻成為一個難題,之前在水族館問時,水族館的老闆說:「泥鰍是被用來活體餦食,現在很少人用活體餦食,因為活體容易帶有病原,飼主都改用餵料養殖,所以沒有賣泥鰍了,如果要買,可能要到比較大的傳統市場才有?」

  最後只能先依賴傳統市場了,而且一般的傳統市場還找不到,跑了內埔市場、豐原外環市場……,最後才在豐原郵局旁市場中才找到一攤。

2014-04-17_021335 
  看著四、五盆的活體魚,心生憐憫之情,如果今天不是被我買走,那麼它們很快就會被其它人買走變成盤中飧。不過能力有限,只能買其中的一小部分,選體魚較小的泥鰍(見圖),價格便宜,而且生命數較多,讓它們的生命可以活到自然死。

2014-04-17_021427  

      將泥鰍放到養殖盆時,也一起放下布袋蓮(見圖),希望用布袋蓮來遮住陽光。過二天去看時,發現布袋蓮的新葉子被吃掉了,是誰幹的好事呢?


      除了新葉子被吃掉,包括以前種布袋蓮時,都要分別清理的殘根敗葉也都被吃了!真是太神奇了。原來泥鰍還有這等好事,以後不用再浪費時間去清理布袋蓮的殘根敗葉了!


于后里

  2014/04/10

參考資料:
台灣魚類資料庫:泥鰍http://fishdb.sinica.edu.tw/chi/species.php?id=380995

 朝祥的農場夢全系列請點此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魚菜共生 泥鰍
    全站熱搜

    cultiva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