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關亦然

新聞摘要:


今年一期稻作收割前遭受怪颱「泰利」風雨侵襲,出現大面積倒伏浸水甚至發芽,農業專家進行田野調查發現除栽培技術因素,「過度施肥」是主因;台中區農業改良場場長張致盛博士說,已派出合理化施肥技術輔導小組到產地「把脈」,與農民面對面溝通與宣導。

張致盛說,輔導小組陸續與繳交災害穀農民面對面座談,先了解其耕作和施肥習慣。輔導小組也幫農民進行稻田土壤檢測後表示,部分老農太依賴肥料,習慣過度施用氮肥,導致水稻長得太高、稻葉太茂盛,變成「軟腳」稻、也不透風,遭遇強風大雨,就容易倒伏

資料來源:〈農委會查災穀:過度施肥 稻子「軟腳」〉,2012/11/17 聯合報



         新聞中提到過度施肥的現象,反映一個共通問題:台灣農民欠缺科學管理的精神。


 科學管理,首先得檢視手段與目的的合理性(亦即效果的合理性)。文中提到過度施肥導致稻葉過於茂盛,就是缺乏科學管理之精神:因為過度施肥,不只會使稻子生長、同時也會使稻葉生長,破壞稻子面對天災之能力,反而是反效果。

  

 更進一步說,科學管理之目的為:成本最小化的投入,以求數量最大化、品質最優化之產出。以施肥為例,按科學管理之精神就得研究精算:       


 一、施加那種肥料,達成科學管理之目的?


 二、如何用最少的肥料,達成科學管理之目的?

 

        若親自與農民做細部研究,我們將可以發現許多不符合科學管理之田間管理。

  

        那麼,要如何培養科學農民,我們先提一些初步想法?

  

        一、養成農民簿記習慣,有簿記,方有精算成本之基礎;

 

       二、在合作化過程裡面,培養科學農民。如在合作社裡面,開闢專門田地進行實驗(註)。

    

       (註)台灣農民缺乏科學思維,亦是根基於現行市場化之小農生產機制,其中之一的主因是土地零碎化,往往無法另闢實驗農地,實驗需要大面積農地,只有合作化才能培養科學農民。

arrow
arrow

    cultiva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