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作者/關亦然

新聞:

台東知本卑南族卡地布部落年度盛事「婦女幫團」活動昨天登場,雖然以採收洛神取代杭菊,但部落婦女還是延續傳統,重現舊部落時代「以工換工」採收農作的光景,藉以發揚昔日互助合作的傳統精神與美德,並帶動地方傳統特色。

受到梅雨季加上颱風接續影響,造成台東地區今年杭菊銳減5成,尤其大知本地區受損最為嚴重,致使知本卡地布部落今年婦女幫團採杭菊改成採收「洛神」;昨天一早婦女依循傳統盛裝在部落裡敲擊鐵鐘及搖擺臀鈴,報信告知「以工換工」活動正式登場。

「歐嗨伊耶洋!伊耶洋…」婦女們邊吟唱山歌,邊在洛神花田裡,手持剪刀,將一串串成熟艷紅的洛神剪下,並由老一輩帶領年輕一輩婦女,在洛神花田傳承固有的文化。男性族人則協助婦女,扛起一籃籃洛神,宛如去年採收杭菊的榮景再現。

婦女幫團班長陳淑美表示,以往杭菊收成,均需要投入大量人力採收,為節省成本支出及分享豐收喜悅,就以家戶為單位組成農事互助團,採「以工換工」的無給薪方式,一戶一戶的陸續採收,這種互助收成的模式就成了部落「婦女幫團」。

 

資料來源:吟歌採洛神 「婦女幫團」以工換工,2012/12/03 聯合報

 

 

 

        不只是原住民,漢人(尤其是客家人)也有交工的傳統。但因為二次戰後資本主義的演變,農村共同體與部落共同體逐漸瓦解,農民也日益原子化與個體化,變成我們今日看到的小農。今日走進農村與部落,儘管比鄰而居,但卻是「空間上親近、心理上遙遠」,在生產上也是單打獨鬥(這不禁讓筆者想起友人講一個笑話:「老農什麼都怕,就是不怕單打獨鬥」)。

   

        交工不僅有經濟上的目的,還有幾點更深層的意涵:


  一、透過交工,改變個體生產者各種原子化的生命現狀;

   

        二、透過交工,讓個體生產者形成互助的共同體。

   

        交工是邁向合作化的初步,早期中國農業合作化就是透過互助組組織農民。 社區貨幣的根本精神亦是交工。

   

        在農業治理上,由於現行農業普遍面臨勞動力短缺的問題,交工是選項之一。

   

        我們整個社會都該學習交工,不是嗎?

 

 

 

 

 


 

人耕食歡迎你投稿

 

人耕食網站為一公共性媒體,基於對言論自由的信念與媒體接近使用權之堅持,凡讀者來稿原則上全文刊登。相關注意事項請上http://cultivator.pixnet.net/blog/post/66670864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交工 合作化 原住民
    全站熱搜

    cultiva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