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施泰翔

我們時常可以看到,遇上國際重大外交衝突,重要外交人員被請來穿針引線協調折衝;當爭端解決,功勞總是被歸功於一開始就對爭端發生有責任的決策者能夠自制,以及負責協調的外交官員手段高明。這樣的狀況不論執政的當事國政府,其名義上的政治立場是左是右,都是如此。然而,在有實質意義的左翼外交做法,是不應該放任此種傳統菁英密室解決,繼續主導國際外交。

每當發生外交衝突,負責決策者跟折衝者總是資產階級權貴的代理人。資產階級為了競逐市場獨占資源累積私人資本;本質上就難以避免相互競爭發生衝突。當資產階級為私利發生衝突後,必然唱以民族主義,以分化當事各國民眾彼此間的情感,藉以煽動民眾的情緒,讓民眾自發的鼓起熱情,支持資產階級為悍衛私人資本而採取的衝突政策。而必須上戰場流血,犧牲性命的自不是資產階級,因此資產階級主導的外交政策,只要符合損得算計,自然便不會對動用暴力手段躊躇猶豫。

因此,左翼的外交政策;各國民眾彼此共榮共存的外交政策;大家共享資源,拋開競逐關係,彼此合作的外交政策;必須要由公民來發起、由公民來談判、由公民來主導、進而各自對政府產生壓力;這才能實質團結各國的民間力量,避免戰爭的發生。

由公民主導的外交,可由大規模的民眾跨國遠端集體進行視訊會議開始。這樣大規模的遠端會議要達成共識不會是容易的事情,不過首先可藉由這樣的會議讓參與的各國公民了解各自對衝突的觀感、各自的立場、了解各自憂心的事物。會後再各自民主討論,民主的選出能代表眾意的談判代表,接著再由這些人代表各當事國的民意,開會進行協商,設法達成共識;最後再拿各自的共識在各自的國家進行運動,以內部民意逼迫政府屈服。

少數寡頭菁英埋下的民族衝突引信,需由公民主導進行解決。在全球面臨暖化與氣候變遷;以及人口增長所造成的糧食,用水與資源不足等問題越來越迫切的當下,照現行的外交模式,激烈的國際爭端與衝突將難以避免。理想的社會變革也終究無法在一個國家內獨善其身,必須透過國際合作,藉由統籌集體的資源與力量,共同解決;在這樣的認知下,要達成完整的社會變革,終究不能把外交決策權留在少數菁英手中,必需由公民擔負起此任務。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國際衝突 外交
    全站熱搜

    cultiva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