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映華

中國共產黨之政治教條,是以黨領政與一黨專政,所謂以黨領政,各級各地各部門之黨委領導政務與業務,各級各地各部門權力之最高領導人是黨委書記,在中央最高層,稱之為總書記。以北京市為例,最高領導人是市黨委書記,而非市長,通常,市長是由黨委副書記兼任。最後決策,黨委書記說了算。

一黨專政,就毋須贅言。對中共而言,向選舉民主轉型之最難,是一黨專政與以黨領政兩者皆得放棄,這就算由政治自由主義信徒出任中央總書記,也不敢為,畢竟,其所挑戰者,是整個黨之既得利益者與既得權力者,小至村黨委書記。

是以,中國之政治改革,頂多,於中共黨內實施選舉民主,即通過黨內選舉(間接選舉,各級黨員直選...)選出黨職幹部及政府要職,於各級人民代表,開放非黨人士正常參選及當選,立法規範各級政府及部門,開放一定比例,得任用非黨人士掌政務。此外,開放地方媒體一定程度新聞自主權。初期,賄選必嚴重。

台灣最「害」之處,在於,以中國中共為敵,但對中國之政治改革不作為,即不研究,更無能主動積極提出具體之論述與可行方案,以持續影響之。陸委會應設基金會,專事研究,發行刊物,並定期召開兩岸民主交流論壇,以光明正大地給予直接之影響。如果<旺報>膺此任,蔡衍明就不致惡名如斯了。

除了中共反對選舉民主,其實,民間也有反對勢力:

一.新左派/新毛派:

1.在認識上,將政治自由主義與經濟自由主義(即資本主義另一代名詞)兩者,本質地掛勾起來,事實上,兩者雖有親近性,但終非同一。當然,確有部份政治自由主義者擁護選舉民主,是基於追求「更完善、更健全」之市場經濟與「更優質」之西方資本主義,即無共產黨貪腐濫權及扭曲市場機制之資本主義。

2.現實世界各國之選舉民主≒資產階級專政,故反對選舉民主作為中國改革之唯一選項或主要選項。然而,這亦有邏輯上之謬誤,現實世界各國之選舉民主不等於理論上、原初設計精神之選舉民主,也不等於選舉民主制度不可改革,也不等於選舉民主制度不能更新創新設計及實踐,以解放進歩潛能。

二.民族主義者、新傳統主義者:

認為選舉民主=西方民主,故主張創造屬於中國民族特色之政治體制,這是一種反歷史性、本質主義且邏輯混亂之觀點,試問,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科學、科技、國民教育...等無以估量之現實,亦全從西方移植而來,何以不反對?

三.某些大資產階級:

對『仇富(被妒恨化/去政治化之階級意識)心理』深感憂心,預判選舉民主將使工人與農民翻了天,採取「文革」式暴力,對資產階級財富進行共產充公!

不得不承認,台灣目前之選舉民主,及所產生之治理能力及品質,無法贏得大陸人民(包括陸生)對選舉民主之高度好評、信任及支持,更無法提供大陸實施選舉民主之良好模式與設計依據,所以,若欲減少中國向選舉民主轉型之阻力,加快其進程,台灣,可扮演槓桿性角色,具體言之,即推動三大公辦化選制改革(請參考第三勢力崛起之唯一可能──選制採三大公辦改革)。

以促進中國民主化為由,倡議三大公辦選制改革,對獨派而言,對統派而言,對中華民國派而言,乃最大公約數,或至少有很大之理性說服空間。更重要的是,通過倡議三大公辦選制改革,將統獨/國族/主權之矛盾逐漸轉化(或謂重構)為民主差距/民主競賽之矛盾,及公共治理差距/公共治理競賽之矛盾。如此,兩岸交流亦隨之深度化、全面化、良性競爭化,而不再假交流之名,行吃喝玩樂及虛耗公帑之實。

arrow
arrow

    cultiva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