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周儒賓

姑且不論對環境與健康之危害,以汽車為燃料之私人載具交通體制,其內在邏輯即只從個人(駕者與乘者)之交通便利性與交通速率出發,而不顧社會總體(各階級、階層、年齡、地域、無私人載具之人民...)之交通便利性、交通速率、交通效益及交通正義,公共運輸系統(公營不等於公共)則是從社會總體(各階級、階層、年齡、地域、無私人載具之人民...)之交通便利性、交通速率、交通效益及交通正義出發。

故私人載具系統,即個人主義/財富決定交通權力及使用資源之交通體制,公共運輸系統,即民主集體主義/共有共享共治之交通體制。

也許大家也有感受到,美帝好萊塢科幻電影裡之未來交通,是造型像汽車但可在天上飆飛之私人載具,可見得,私人載具係深植美國人內心之意識型態了,其係美國人未來想像之必然。科幻電影不只劇情不脫目前統治意識型態,一切於影片中出現之事與物,無不然!所謂科幻電影,只是以表象之炫異所造之現實性幻影罷了。

兩種系統,兩種都市計劃,兩種空間發展

私人載具系統,必須興建大量地面、地下、地上停車場,道路空間須分配一大部份給私人載具停放。相對的,公共運輸系統之總停放空間可達到最小化,故公共性空間利用之可能性增多,可謂空間解放。

不難推想,兩種系統,兩種都市計劃,所能提供的公共空間截然不同。公共運輸系統為主之都市計劃,須先規劃軌道(火車、輕軌、地面捷運)用地、火車站用地、長途客運站用地,並以車站為中心規劃住宅區,住宅到車站,以歩行(建廊道)或腳踏車、電動代歩車、電動輪椅車往返。

由此,原供汽機車行駛與停放之道路空間可大幅縮小,這為綠地與公共設施增加了空間,譬如各種運動設施、公共集會場所、公用社區三溫暖、供人閱讀/寫作/用電腦之公用坐憇設施、幼童安全遊樂設施、社區公用供表演場地、公用露天野餐喝啤酒草地...

最後,台灣若早以公共運輸系統為主,則於火車、公車、BRT、輕軌、捷運之技術與規劃觀念必較現在更為先進發達,且更有可能達到自製化。

arrow
arrow

    cultiva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