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錄於自由電子報
新北市推動國中、小學營養午餐食用有機蔬菜,讓學童吃得健康、安心,但九月新學期開始前夕,卻傳出契作農友生產的有機蔬菜被檢出殘留農藥,是今年首宗違規 案例;對此,農業局主任秘書謝宏偉強調只是「偶發」個案,且供菜把關機制發揮效用,問題蔬菜送進截切廠前就被全數退回,並未流入校園,九月全面供餐前將加強檢驗。
全文: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02839
人耕食歡迎你投稿:人耕食網站為一公共性媒體,基於對言論自由的信念與媒體接近使用權之堅持,凡讀者來稿原則上全文刊登。相關注意事項請上http://cultivator.pixnet.net/blog/post/66670864
摘錄於自由電子報
新北市推動國中、小學營養午餐食用有機蔬菜,讓學童吃得健康、安心,但九月新學期開始前夕,卻傳出契作農友生產的有機蔬菜被檢出殘留農藥,是今年首宗違規 案例;對此,農業局主任秘書謝宏偉強調只是「偶發」個案,且供菜把關機制發揮效用,問題蔬菜送進截切廠前就被全數退回,並未流入校園,九月全面供餐前將加強檢驗。
全文: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02839
作者:杜憶如
若要開放農產品進口,就須大面積休耕?要大面積休耕,就須給予補助金--從1997至2010共耗費休耕補助金1027多億,以使農民自願休耕?非也!
以開放稻米進口為例,即可在開放之前,先完成立法<糧食安全保障法>:
一.各級政府須持續宣導,以保障糧食安全、主權為由,鼓勵民眾吃本土米,並將糧食安全納入國民教育、公民教育及大學通識教育。公教人員有保障糧食安全之表率責任。
二.各級學校營養午餐、公部門供膳單位、公費便當以採購本土米為優先。
施朝祥
日前歐洲的馬肉風暴引起了各界的注意,每當黑心食物出現問題時,總會出現一陣恐慌,之後政府總是以更嚴格把關,當作是解決方案。但若細思,自古以來嚴刑峻罰都不足以抑制人的貪念,以不斷強化政府職能,換取市場信心的做法,似乎無法真正阻止黑心食物的出現。
食品騙局雖古已有之,為何?一方面,迅速發展的工業化越來越分隔了食品的原產地與銷售地,為造假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政府品質監控體系無法真正發揮功能。是故,從1756年的倫敦麵包門事件到1850年的紐約餿水奶醜聞,再到1904年的芝加哥黑心火腿事件,以至於到1960年代的日本,2008年的中國,甚至2011年的台灣,一部黑心食品的拙劣歷史不斷舊調重彈,反復上演。
當今人工合成食品的技術日益成熟,廉價的替代食品滿足了底層和中產階級可自由選擇的心理時,當形形色色的爽脆劑、軟化劑、染色劑、調味劑、除臭劑都以合法的、科學改良的名義添加到食物中,顯然黑心食品還在以各種方式和形態可恥地繼續譜寫。
調查顯示許多食品工業的管理只是聊備一格,各種認證制度某種程度地改善食品造假現象,可是,如今無論肉品或罐頭,有認證不等於安全,在現代企業分工經營模式下,食品出現問題時,往往很難找到該誰負責,也讓更多心懷不軌的商人有機可趁。更糟的是黑心食品以低價訴求而吸引較多窮人購買,為窮人的健康帶來傷害,造成社會問題。
對廣大的民眾而言,黑心食品又該如何面對呢?
這不是一個容易解決的問題,雖然『蔬食』或許是一種不錯的選擇,吃的更簡單,多吃生鮮蔬果肉類或自己製作食物,但是慣行農法中的農藥殘留、生長激素的使用,及冒「有機」之名而賣蔬果仍層出不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