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子紅
從台灣準備加入GATT(關稅暨貿易總協定)起,所謂“農運”觀點即大聲疾呼反對,採取農業保護主義立場,但時至今日,我們必須反省,僅僅簡單要求「國家」不可開放進口的保護主義,不但無助於農業產銷體制之改革--合作化,而且,更刻板化了台灣社會對農業與農民之謬誤認知,農業是夕陽產業,農民是可憐的“弱勢者”,是以,社會資源及年輕人更加鄙棄遠離農業!而政府,只能扮演減緩農業衰亡速度的角色。
台灣農業危機之根源,並不是開放進口,而是任由農業貿易資產階級剝削宰控之市場化小農體制,開放進口,不過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罷了,把賬算到開放進口的頭上,必將仰求「國家」的繼續“保護”,客觀上,形同鞏固前述體制!
台灣只要全面合作化、直銷化、有機化、實施產銷履歷制度,就能據此立法,以食品安全及國民健康為由,嚴禁流通、販售無有機認証及無產銷履歷認証之農產品,違者重罰,如此,即使將所有農產品進口關稅降為零,並加入TPP(泛太平洋貿易戰略夥伴協定)亦無妨,因為,能獲前述兩種認証而在台灣境內合法販售之進口農產品,在出口國國內市場早已是搶手難求之高價商品。
台灣農業一點也不需保護,更不需增編預算--甚至連「農產品進口損害救助基金」及老農津貼亦予廢除,而須改革,使之成為高創稅、就業人口倍數增、技術不斷改良創新、支應鄉村社會福利財源、均衡區域發展、縮小貧富差距之戰略性公共產業。
公告
人耕食歡迎你投稿:人耕食網站為一公共性媒體,基於對言論自由的信念與媒體接近使用權之堅持,凡讀者來稿原則上全文刊登。相關注意事項請上http://cultivator.pixnet.net/blog/post/66670864
- Feb 01 Fri 2013 18:03
論合作化與集體化(十三):揚棄農業保護主義!
close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