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施泰翔

美國總統歐巴馬在連任成功後,除了在年初財政懸崖談判,成功迫使國會反對黨放寬不增稅立場底線,讓年收入於45萬美元以上的家庭,及年收入40萬美元以上的個人,享有的布希時代減稅案終結,是少數的亮點之外,各項施政目標皆在國會遇到激烈反抗,成果乏善可陳。

五月29日,因應2014年國會期中選舉,歐巴馬為民主黨眾院候選人募款,矢言要奪回共和黨掌控的眾院,推行執政目標。然而,歐巴馬也承認,這任務要達成難度不低。除了照慣例,執政黨在期中選舉通常都會流失國會席次之外,而歐巴馬也將原因歸究為"傑利蠑螈",選區畫分偏坦共和黨。

美國眾院選舉選區劃分,除了少部份例外,多數都由州議會掌有此權責。2010年年底期中大選,民主黨在全國各層級的選舉輸得一塌糊塗,兵敗如山倒,讓共和黨掌握了大多數州的州議會;包括數十年來都由民主黨主導的北卡羅萊納州都落入敵手。2010年剛好又是10年一度的全國人口普查年,選區也須隨之調整,共和黨便得以利用十年一度的契機,精算各選區各政黨支持選民人數,最大化己方席次,選區因此被切割成各種奇形怪狀,有如蠑螈一般。

2012年隨總統選舉舉辦的眾議院選舉,是反應選區重劃的第一次改選,民主黨的全國得票以48.7%勝過共和黨的47.6%,但席次卻以201:234落後,即是選區重劃的成果。


猶他州第四選區選出的民主黨眾議員Jim Matheson,兩次突破對方政黨藉重劃選區惡稿的障礙(2002,2012),履次在選民結構極不利的狀況下當選的猛者 照片取自於維基百科

 

當然,憑黨派私利亂畫選區並非共和黨的專利,民主黨掌有主導地位時也是如此。要改善此狀況,除了選區重劃不應由黨派利害關係人主導之外,也該思考,為何傑利蠑螈這一招會這樣有效?

事實上,傑利蠑螈的有效性,建立在選民有固定的投票習性。傑利蠑螈在實務上是可能在中短期因選民結構因短期間內的人口外流或移入而失效;然而除此之外,美國選民的投票立場普遍都很難動搖。

因精確分析民調,選前即判斷歐巴馬連任之勢難以抵檔,勇敢挑戰媒體認為兩大陣營選情膠著的主流評斷,在開票後證實預測準確而聲名大燥的民調分析專家,席佛(Nate Silver)對英國衛報表示,美國選舉其實很容易預測,研判成功其實並不稀奇。美國選舉易預測的原因之一在於民調資料多,尤其是總統選舉,各州都有大量針對地方的民調,要做資料統整,去除個別民調和民調機構的統計方法缺失,取得較精確的整體民調全貌,是相對容易的事(英國選舉相對比起來只會做全國整體的民調,除了誤判風險大,也無從得知各黨在各別單一選區的民意支持分布)。而更關鍵的,美國選民其實有90%老早就有固定投票習性,5%會隨經濟景氣投票,真正的游離票只有5%。

為何美國選民黨派立場堅定,投票習性固定?這恐怕跟美式選舉的政策辯論,總是易遭廣告淹沒有關。這些廣告,對政治人物的言論做斷章取義的剪輯,重點宣傳簡化的政策口號,由政黨與外圍團體砸錢大量在媒體撥放。其他具有基層草根活動性質的競選方式,如動員志工進行電話催票,選民拜訪等選票動員行動(Get-Out-the-Vote Operation),大都只不過是強化支持者投票意志的手法,並非真正有意義的政策討論與意見交換。

由競選廣告短片與選票動員行動支配的選舉,事實上只會固化選民對政治與議題的刻版印象,催動其情緒,讓其產生投票與參與競選活動的熱情,並無法讓選民對議題與候選人做理性,客觀的思考,進而可能被說服而改定立場。

在這樣的競選文化下,產生90%照固定習性投票的選民,這也就不為奇,政黨憑自私算計做選區劃分將席次極大化的手法,也就難怪會一再得逞了。

傑利蠑螈只是缺乏有效民主討論之競選文化的病徵之一。2010年最高法院的裁定開放企業匿名自由捐款影響,也造成美國政治討論更高度被少數利益的金錢與廣告短片影響。然而,解決方式不會只是進步團體普遍呼籲的,增加捐款的透明化,限制企業捐款,或增加公費選舉補助。

前兩者有其必要,然而只會是解決方法的一部份,後者讓進步團體支持的候選人有錢砸一堆廣告短片,斷章取義的來宣傳進步團體的主張,並不會從根本改變民主品質。

更根本的做法,是參考三大公辦的理念,讓選舉過程能夠更被實質的政策討論所決定;一但政客在整個選舉過程都得認真討論治理方法,選民也有充份的管道與機會視聽及參與此流程,自然就不再可能被粗糙的自由派/保守派政治口號所操弄,不會從政客的黨派標識與口號主張來決定投票對象;而是能從政客是否有實質辦法進行公共治理而決定投票對象,如此一來,再多的錢也買不了選舉,民主品質會有根本的改善,而政黨由選區劃分謀利的私心,也就更不可能得逞了。

最後,當下國會僵局的成因,不少論者指出,是因為在當下眾議院選區劃分下,單一小選區的黨派偏向越來越嚴重,產生更多忠實支持兩大黨的選區,兩黨實力能相抗衡的選區越來越少。這致使政客只要贏得初選,就能輕易贏得大選,不需尋求中間選民支持。大部份的眾議員在初選輸給更旗色鮮民的可能性,比在正式大選中輸掉還大很多;因此這讓眾議院議員必須堅持既有黨派意識型態,更畏懼和對手經理性討論後而做出妥協,而被黨內基本教義派貼上不忠於黨立場標籤。如果美國選舉能依照三大公辦的精神來舉辦,讓選民更能理性判斷,而非被黨派口號與意識型態支配;歐巴馬何須等自己的黨拿下眾院,才能一解事事遭轍肘的鬱悶?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選制 三大公辦 民主
    全站熱搜

    cultiva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