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世鋒
隨著大埔拆政府運動愈演愈烈,政府應對的手法也推陳出新,除了對相關社運人士重重打上〝非理性、暴力〞的烙印外,甚至將此運動劃歸為藍綠政治鬥爭,把土地正義的訴求立馬扣上綠帽,質疑其運動動機。然而,這抹綠的手法並不算新鮮,因為我們從反六輕運動的經驗便能一窺端倪。
前兩年,隨著麥寮六輕工安事件頻仍、周遭居民罹癌率高升,反六輕運動不斷集結,對台塑開始造成不小的壓力。但本應站在監督汙染排放立場的環保署,在環團要求重新計算VOCs排放總量時,卻頻頻將砲口對向雲林縣政府,指稱縣政府捏造數據且暗示環團與雲林縣政府勾結。〈見「環保署嚴厲譴責雲林縣政府出具公函刻意誤導民間團體企圖推卸責任」一文〉環保署如此荒謬的作法,不僅違反本身權責、嚴重傾向廠商,且成功地把公眾的注意力轉向「藍綠惡鬥」,淡化了六輕本身超排空污的事實。
是否感到有些熟悉?是了,內政部目前對農陣的手法,和先前環保署給環團扣綠帽的行徑如出一轍。
以政府的職權而論,環保署和內政部都應該是上層主管機關,主要都是在管制土地或工業廠區的開發。但奇怪的是,當開發案件受到外界質疑時,他們都在類似的時機奮不顧身地跳出來捍衛開發者的利益。並且,也都不約而同地將運動團體抹綠,企圖讓運動團體失去運動的正當性、失去一般民意與輿論的支持。
像這次當內政部長李鴻源「無意間」提到台南的徵收案,一些原先傾向當朝政府的名嘴、政客,都紛紛開始質疑民進黨的政治人物是雙重標準,為何只支持大埔運動而全然忽略台南的不當徵收?這些一夕轉向的說法不僅極有默契地立論一致,且都刻意忽略農陣的存在,把原先運動主體的社運團體變成民進黨的「細漢仔」,直接單挑「老大」民進黨。詎料,原先只是台下看拳的民進黨政治人物,忽然間接到戰帖,只能倉促披上戰袍應戰。
雖然政府當局刻意把社運團體抹綠的做法,不僅逃避「就事論事」的公共事務討論,且極其惡質地誤導輿情。但不可諱言地,政府此舉成功地為自己爭取了輿論主導權,讓社運團體頓時有些進退失據。從六輕到大埔的經驗檢視,我們發現這似乎成為當前政府面對社運的標準流程:「當社運只針對地方政府〈或廠商〉進行訴求時,讓地方政府去煩惱,中央政府好整以暇;當民眾訴求開始針對中央政府時,想都不用想,全面扣綠帽就對了!」〈洪仲丘案非地域性社運,不屬此標準流程〉
過去,在網路上就有疑似環保署的內部人員在網路上透漏:「沈大署長說:不存在什麼環保團體,根本只有民間團體、政治團體。我和我的同仁們要用媒體的力量和他們鬥到底!」這充分反應了中央政府的心態,也印證上述流程說法的可信度。
然而,所謂的標準流程卻反映了一項殘酷的事實:即我們的政府已全然不是人民的政府,我們的政府全然是財團掌控的政府。因為它不僅不保障人民的基本權益,相反地卻捍衛與維護開發者的利益,並且透過將社運抹綠的手段,拒絕和人民進行任何理性的協商與辯論,把理性訴求全面汙衊為兩黨間的政治鬥爭。
倘若這樣的推論正確,那我們對於這樣的政府還能保有任何對話的期待嗎?
或許,社運團體未來在面對中央級政府單位時,便應該趁早向民眾與輿論說明政府未來可能的抹綠作為,以避免無良政府單靠此招一再得逞。
若您有興趣收到人耕食共同體最新訊息,歡迎上人耕食臉書專頁。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