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人耕食歡迎你投稿:人耕食網站為一公共性媒體,基於對言論自由的信念與媒體接近使用權之堅持,凡讀者來稿原則上全文刊登。相關注意事項請上http://cultivator.pixnet.net/blog/post/66670864

作者:曹偉豪

        坦白說,從1990年三月學運到此次反服貿,鄙人發現類似的景象與權力關係,總是學者講課,三月學運為學生者,而今為反服貿「街頭民主教室」之講課學者,教室裡之非民主權力關係,仍延續街頭,並宣稱“民主教室”。

  學生,是在既有大學體制裡的身份與稱謂,既然採取公民行動,身份與稱謂即是公民。

  在立法院外,為何不是由青年公民們實踐大民主討論,而還需學者講課呢?為何不是由每位青年公民們嚴肅地、老老實實地表達自己反服貿的理由與觀點?並且,相互區別差異?進而,相互理性辯論呢?通過表達,自我培力,相互培力,同時發現自己之盲點、侷限、不足,通過民主討論與理性辯論,讓每一個人的思想激盪翻騰、大動腦不休,育成主體,而不再只是公民行動之附隨者,為一時不滿情緒支配卻「說不清道理」之附隨者。育成主體,比學者之街頭講課重要萬倍!

  學者別再講課,作為公民行動之參與者,只能以公民身份發言,與青年公民們一同民主討論、理性辯論。讓教室裡的權力關係留在教室,街頭,只是基進民主空間,不是教室。

 

相關新聞請見:

公民街頭開課 師生暢談民主

文章標籤

cultiva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前看到某篇社論,該文作者提出,因為擁核派與反核派始終使用「專家觀點」而各執己見,不僅兩方未能有效對話,也造就核電問題成為知識霸權與菁英之爭,使得人民被排拒於討論之外。上述所說的確不失為政治正確,但當該文作者接著大談「缺電說」,不免引起筆者進一步思考,人民當然也必須是討論主體,只不過,有效的公民討論是立基在人民的公共需求之上,抑或陷入未經省思的「缺電說」呢?

  缺電,當然是一般人民所關心,卻是身為用電絕對大戶的財團企業們最憂心的問題,畢竟,民生用電與工業用電的消費量,根本不成比例。但是,思考為何缺電?思考如何解決缺電問題?絕對比擔心會不會缺電,更來得有建設性!

  為什麼台灣的電力需求會一直上漲呢?因為政府想要將台灣變成<自由>經濟島,所以眼前要設的「自由經濟示範區」,肯定造成電力需求無限增長;因為建商炒作房地產,所以就算普通老百姓都買不起,高樓大廈還是要一直蓋下去,建商與政府聯手全台推都市更新,電力需求能不一直往上飆?;因為政府說要吸引台商回流,所以電力要充足,電價要便宜,此為誘因基礎;因為政府說怕企業外移,所以電力要更充足,電價補貼要再加碼,倒貼也是必然。由此可知,經濟結構不進行調整,電力短缺的警鐘就會一直響。

  但經濟結構調整不能是抽象高蹈的空話,必須提出具體落實之路線,即是筆者再三倡議之「新重農主義」路線,農業,不是用來憐憫小農或回味純樸農村的慰藉品,它是一種戰略性產業。農業絕對可以創造超出主流刻板認知的新增就業人口,不只解決了失業率的問題;安全/有機農業的推廣,也可以解決部分的食品安全問題;高糧食自給率、糧食安全,亦是一個國家主權維續之基礎。

  就經濟成長面來分析,發展農業,乃是操之在政府與人民手中,而不需要招商引資、不仰求資本,不必為滿足資本逐利極大化而犧牲環境成本與社會成本。就電力需求分析,農業發展不只是最低量耗電的產業,我們可以發展太陽能、家戶型風力與沼氣發電,及善用農村在地資源發電,以達成農村電力自主自給自足,甚或有餘電向都市供應,就可不斷降低對能源燃料進口之依賴度,實現能源主權與電力主權。

  當農業大復興大成長,都市人口不斷淨流出,電力需求與房價同時自然急劇下滑,如果不採新重農主義路線,都市人口有增無減,怎可能抑制電力需求成長?

文章標籤

cultiva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時報 蕭博文/台北報導 2014031704:10

 

新聞摘錄後接本刊評論

 

  公務人員「請託關說登錄作業要點」實施年餘,全國共登錄316件請託關說案件,其中以酒駕違規42件為大宗。

2014-03-18_022558  

請託關說登錄案件TOP5

因 應前行政院祕書長林益世涉貪案而催生的「請託關說登錄作業要點」,實施迄今已年餘,但國人似乎仍難忘情關說帶來的便利。廉政署統計,至去年底,全國行政機 關共登錄316件請託關說案件,警政類以97件居冠,其中又以酒駕違規42件為大宗;關說類型多集中撤銷罰單等行政裁罰,關說者則以民意代表占多數。

關說無標準 數量難計

文章標籤

cultiva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4-03-18_021940  

  民進黨台中市長參選人林佳龍16日至東海書苑,首次與青年學子面對面座談。(梁貽婷攝)

 (新聞後接本刊評論)

民進黨台中市長參選人林佳龍,16日至獨立書店「東海書苑」,首次與青年學子面對面座談,除了分享自己的政見和看法外,形容年底選戰不是傳統「選秀」、「個人秀」或「挑演員」的選舉,而是眾人一起努力的「希望運動」,實現對台中的願景。



台中市長選舉藍綠「強龍」對決,面對媒體民調綠贏藍的結果,林佳龍表示,這證明台中希望改變,現在離投票還有8個月,自己還有努力空間,會繼續提出願景和政見,爭取更多人支持,匯集改變的力量,不只是要當選市長,更要帶領台中改變。


文章標籤

cultiva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老張

第四日 2月20日星期四
 
到《造花枝》的時候,家禎說她中午就要離開,阿沐則說灰和朋友去看中醫了,中午會回來,像是排班似的那樣巧。家禎和灰同年,今年都剛好三十歲,家禎是南投草屯人,以前是念商的,之後會到草屯一家農場工作,她說這樣就可以住在家裡。
 
因為張遠剛來這兒,我這兩天有空就會陪她,所以沒有和家禎多聊,所以對家禎的瞭解不多。在這裡第一次感覺,一個陌生臉孔來了、一個熟悉面孔走了,過客,彷彿是我。
 
接近中午時,知道灰的三個朋友會一起回來吃飯,算起來是六個大人一個小孩的用餐人數,我便和阿沐一起準備中餐。阿沐主廚,我幫忙切菜,我說要準備多人的伙食不容易,阿沐說他當兵時在獨立排一人負責全排二十多人的餐飲,這些人數的餐點不算多,語罷,繼續揮動鍋鏟。
 
先回來的是一個美國女生,在政大研究所讀台灣文學,一個驚嘆號。後來灰和兩個女生一起回來,據說他們現在在台南籌備一間民宿,也都是她們自己親手搭建,覺得很驚奇。都說現在的年輕人是草莓族,但我碰到的好像都不是,甚至比我認識的前輩人都還堅毅、勇敢,「草莓」二字是如何定義的?
 
吃完飯後,一個叫恆生的中年男子前來,雖然短髮灰白,但氣色溫潤光滑,有少年人的精神。恆生和灰好像以前認識,從事水電工作的他,頭上戴著貝雷帽,像一個儒雅的藝術家。恆生見了我就遞給我名片,我低頭讀了名片上頭的公司名稱,叫做「永續生態整體改善研究所」,很有意思。

文章標籤

cultiva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工業部門所使用的電量居首位,占了全國總電力消費量的50%以上,所以,沒有產業經濟轉型,節電無望。當然,有人會朝商業與服務業的發展去進行思考,無奈,在大都市的商業與服務業早已趨近飽和的狀態,即便是要發展商業與服務業,也應當朝向鄉村進行。

 

  而占了全國總電力消費量將近20%的住宅部門,能有所謂「有效節電」的路徑嗎?筆者認為依照目前的城鄉發展趨勢,要解套幾乎是不可能,就算採取再多節電設施,效果也是極為有限,何以故?

 

  我們可以試著對所謂「住宅部門」進行分析,都市與鄉村當然都有所謂的「住宅」,但是主要耗電源頭,絕對是指向都會地區。回想看看,在都會地區裡面的辦公大樓、高樓大廈、百貨公司等等密閉空間,既需要一年365天開著空調,也需要使用高樓電梯,這便是巨量電能的消耗所在。並且,因為開啟空調而產生的高溫廢氣,同時迫使鄰近的住宅用戶也需要開啟空調予以應對,更別說因為人口集中在大都市中,因為交通而產生的高溫廢氣,也直接使得都市住民不管在開車、搭車時,甚或在住家裡,都習於與冷氣為伍。

 

  以上也說明了,只要大都市永保人口密集狀態,絕對也是節電無望。因此,唯有經濟產業結構進行調整,發展鄉村,節電才有希望。因此,筆者主張進行鄉村發展路線,一旦農/漁/畜牧/養殖產業能被高度發展,那麼除了這些產業本身帶來的就業人口之外,商業與服務業的發展也是所趨必然。

 

  鄉村發展,就可以提高農/漁/養殖/畜牧產業的產值,產業產值一旦提高,便有了經濟條件,便可以吸納養活更多人口,勢必造成都市人口淨流出,鄉村人口淨流入,唯有此,經濟結構才能轉型。況且,都市人口願意回流鄉村,消費力提高,當然也會帶動地方上的商業與服務業,帶來更多的就業機會。

 

  唯有都市與鄉村的人口比例進行調整,我們常說的均衡城鄉發展,才不會總是淪為口號。當然,鄉村因為不被高樓大廈佔據,電力需求量也不若都會地區之高,而鄉村發展起來,都市人口減少,都市的電力需求也會下降,屆時,我們才能更有底氣,勇於廢核!

 

文章標籤

cultiva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台灣選制改革研究會

前文再談談政戰略(一)所提及之第三種戰略「迫令各黨各候選人,不得不針對該社會矛盾,提出具體完整之政見,包括如何兌現落實之方案,並形成競爭態勢。」來說,以目前資源動員力為決定選戰勝負之支配法則、政見僅僅是競選過程之民主裝飾品的選舉制度來說,並不容易達成。

由於政見僅僅是競選過程之民主裝飾品,政黨與候選人皆不可能重視政見,不可能用功思考、調查、研究以提出政見,故而幾乎無法形成政見導向之競爭態勢與戰局。

要營造政見導向之競爭態勢與戰局,須有一位戰鬥力很強之市長候選人,提出四年內如何廢核四之完整、系統、具體政見,包括戰略、戰術及執行方案,贏得反核團體大聯合公開力挺,並頻頻出擊,不斷不斷邀請所有市長候選人進行單一主題之電視政策辯論、報紙雜誌政策辯論、公民網站政策辯論,才能迫令其他候選人不得不加入核四政見之競爭戰局。因為繼續閃躲,造成民調下滑、支持者及潛在支持者失望及動搖、中間選民與未決定選民持否定態度。

那麼,問題來了,這一位市長候選人如何產生呢?只有兩種可能:
  其一,說服既有參選人之一,成為『槓桿』候選人,但有那位參選人肯如此“聽話”,一個口令一個動作呢?
  其二,反核團體聯合共推一位市長候選人。可是,現行極不平等之選制法律(剝奪了人民之參選權,其實違憲)規定,直轄市長之保証金兩百萬,打那兒來呢?以下是餿主意:
1. 反核團體大聯合網路募款,限定一人只能捐100元;

文章標籤

cultiva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