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作者/李子紅
滯銷無年無之,無地無之,源於何?是市場供過於需?抑或農業貿易資產階級宰控所致?
由於個別小農無法即時且精確掌握全台灣各種農產品供需之動態資訊,包括生產面積、預估年產量之區間值、年消費量之預估...等,故只能依主觀經驗(如今年何種農產品價高熱賣)而造成一窩蜂「搶種」現象,然而,其供需之失衡未必嚴重,但農業貿易資產階級卻利用此一不利形勢而狠壓收購價,以極其利潤,遂成滯銷。
對此,農政單位及主流觀點歸咎於小農“盲目搶種”,實為掩飾農業貿易資產階級這一罪魁禍首!
農業結構性產銷失調,眾所皆知,何以農政單位無為而治、束手無策?
其一,歷來農政單位之首長及技術官僚無不信奉市場神話,政府平時不能介入產銷過程以重建“人為”機制,只能在市場失靈而滯銷時,或因災害損失,才能予以救濟措施。
其二,農業貿易資產階級環伺各級農政單位,往來密切,甚而利益掛勾連帶。
其三,歷來中央政權對農業消極輕漠以待,但基於糧食安全及糧食主權,又不能不作最低程度之保護,使之苟延殘喘。
其四,農民未組成自主進歩之政治力量。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