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起竹筷子便急著往洞窟探險的勇者/文

何謂科學人?以科學思維、方法、精神,以對待日常生活、工作、自己人生、公共事務,發展各方面之智能與潛能,當然包括公共智能。故現行被體制與統治意識形態所建構之科學家,不等於科學人,而且,其有違科學人之言與行,時有所聞,譬如李遠哲。目前中研院院長翁啟惠之某些公開言行,亦離科學人遠矣。

何以科學家竟不是科學人?幾可言,須歸因於台灣升學主義及其科學教育。台灣之科學教育,僅僅專制威權地灌輸套裝、固化及階梯化之科學知識,然而,知識,從來就不該以套裝、固化及階梯化之形式/結構被表述及灌輸。是以,所謂科學家,是在這一被灌輸及考試歷程中,被篩選出「學習」成效最頂尖者,且善於生產新的科學知識─ 並不符合民主公共需求之科學知識生產,科學思維、方法及精神未內化於科學家之心智心靈,故而,也就不可能推用廣用於其「專業」領域之外了。

科學思維、方法及精神之內化,須於日常化之科學實踐(科學實驗,僅是科學實踐之一種形式或行為)中育成,然而,台灣升學主義之科學教育完完全全地去科學實踐化,反科學實踐化。灌輸與考試,根本就與科學精神水火不容。忠於科學之科學教育,就是創造良好環境,培力孩子們在日常化之科學實踐中,以學習科學。實踐與學習,本是永恆辯証循環關係。

於日常化之自主科學實踐中,實踐者自然產生求知求真求索之強動力,自然學習研究已被生產出來並普獲科學社群肯認之知識,並將知識活用與創造性運用於有目的有計劃之科學實踐。只是,最好之科學教育,忠於科學之科學教育,恰恰須去教科書化,去課綱化,去課程化,去教室化,去教與學之單向化。學校教育體制之形成及佔統治地位,是從內在及根本上反科學!

科學之原始精神,就是懷疑精神,就是從對神權(如伽利略)與王權之鬥爭中育成,不為所有權力低頭之求真精神,科學應當始終與各種統治權力及威權保持必要之距離,甚至,為求真而頑抗到底。是以,科學之原始精神與民主精神也有內在聯繫。

然而,西方科學在擺脫了神權與王權之專制思想壟斷後,卻轉入了受資本主義奴役之列,或者為資本化/軍國化科技之腦力勞動出賣者,或者為某些資本利益之吹鼓手或科學打手。

或許,就如重新界定經濟發展,我們也須重新界定科學家:引領社會重返重建科學精神之人,倡導與培力社會為滿足民主公共需求而研究科學及科學實踐之人,解放人們科學智能與創造力之人。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升學主義 民主 科學
    全站熱搜

    cultiva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