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施朝祥
很久不碰數學了
當時阿智已是高中一年級的新生,就讀被當地人稱為最高學府的高中,一般使用『最高學府』這詞,都有戲謔的味道,通常是高中的最後一志願,阿智的學校在半山腰上,以此得名。
阿智的第一次上課,也開始進行『診斷數學學習狀況』,阿智拿出一本嶄新數學課本,除此之外什麼都沒有。
我看了看阿智,一時語塞不知要如何進行下去。過了感覺很長的幾分鐘後,我終於忍不住地問:「這數學課本很新,沒有動過的痕跡,已經開學二個星期了,你在校上課時老師用什麼教材呢?你有沒有作筆記呢?學校老師有沒有要求回家功課呢?」
阿智想也不想地回答:「沒有其它的東西了!上課時我都聽不懂,也沒在聽。」
阿智又補充通:「國小五年級,那時數學老師對我有偏見!所以從小學五年級後到現在約有五年的時間,我就沒有在碰過數學了。」
我聽到這話,真是令人難以接受,也很難理解,阿智每天都在上學,那五年的數學課是如何度過的。
當然,阿智顯然國小畢業了,國中也畢業了,那數學成績是怎麼來的呢?不過這不是重點,我也就沒有追問。
從頭來過吧
聽到阿智的陳述後,我終於可以理解,阿智父親的要求:「只要讓孩子不要在怕數學就好了!」是那麼地合理,但感覺難度很高。
但一時間還拿不定主意,該如何進行這場測試,和阿智就信口聊聊,對數學還有那些記憶。
約莫半小時後,就和阿智約定,我還是從高中的數學開始教,先從解題開始,對於題目不懂的專有名詞,我會進行解釋,比較特別或是比較難的題目,我就先跳過,先學簡單的部分。
阿智也答應配合看看。
上完課,回家的路上,滿腦子總認為這個委託案,應會很快就結束了!
考試成績0分
時間過得很快,每個星期二次的聊天學習陪伴會,感覺沒多久後,阿智終於考了高中生涯的第一次月考,在成績公布後的那次聊天學習陪伴中,我問了考試的狀況。
阿智滿臉笑容的說:「老師!這次我進步了。」
面對考0分的學生而言,我是沒有任何快樂的感覺,或則應該更準確的描述,有一種等後家長解職的認命心態。
當我看到阿智滿臉笑容,直覺地認為這事更加確信,應是要說再見了,我懶懶地問:「在那邊進步了!」
阿智更加得意地說:「老師!這次我看得懂題目了,我以前考卷從來沒有看懂題目過。」
聽了這話,我也感到很欣慰,也很慙愧,許許多多我習為常的事情,都是從一點一點的進步所累積起來的,而我卻忽略了這根本重要的事,總希望可以一步到位。
在0分中持續進步
第二之月考時,阿智的數學成績還是0分。
阿智仍然很高興地說:「老師!我又進步了。這次考試,我不但可以看得懂題目,也可以開始解題,並試圖地列計算式。」
期未考時,阿智的數學成績仍然是是0分。
阿智仍然很高興地說:「老師!我又進步了。這次考試,我不但可以看得懂題目,也可以開始解題,並試圖地列計算式,好可惜,就差一點就可以算出來了。」
那年寒假,阿智並沒有像往年,每天無所事事地過日子,而是每天練習計算。
到下學期第一次月考,阿智考了一個出人意外的分數──76分。
從那天起,阿智告別了數學的夢魘。
不久之後,我因其它的緣故,將第一個委託案結束了!
不可思議的禮物
阿智的學習歷程,是我在陪伴學習路程上的一個神秘且意義深遠的大禮物,這個禮物的價值不是在打開那一刻就能看到,經過時間越久,反而越能彰顯出這禮物不可思議之處。
在之後的委託案中,我都會以宣說他的故事,一方面讓家長不能急,希望可以馬上將數學成績變好,很多改變要慢慢累積,最後才能驗收成效。
另一方面,也希望學生在學習時,可以感受到自己是否有在進步,每一個小小的進步都是很重要,也很真實的可以感受。
但是許多家長,總會有不同的考慮與疑慮,如果不能馬上在分數上有進步,人生學習的時間有限,那還需要補數學嗎?在沒有可看得到的分數進步,怎麼能知道孩子是有進步還是沒有進步?是真實地有進步,還是老師無能的借口呢?
而學生部分,則常常會有一種不實在的冀望,冀望只要聽過一次即能融會慣通,不願意花更多時間進行演練,最後則沒有進步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