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關亦然

 

人耕食共同體主編:休耕政策從民國86年以來,已造成全國近1/4的土地處在休耕狀態。為探索因應休耕亂象之原因、即尋找可能之出路,人耕時共同體特出一系列文章:《休耕,休矣:台灣休耕亂象之原因與出路》,以謀台灣農業生存之道。



   農委會(未來將改制為農業部)在不顧外界強烈反對下,宣布休耕政策即將修改。最重要的內涵是:政府從明年起,將限制農地一年休耕一期,另外一期將由各縣市農業局輔導轉作,否則不提供休耕補助。看來農委會是吃了秤鉈鐵了心,這次真的要幹了。(註1)

 

   農委會此次乘風破浪,看似英勇,但別忘記,農委會才是休耕政策的始作俑者。回顧歷史,政府為因應加入WTO的農產品進口壓力,在民國86年推行「水 旱田利用調整計畫」,此計畫原本應實施至民國90年,但提前至民國89年12月底結束。接著,農委會推出「水旱田利用調整後續計畫」,休耕政策就延續至 今。

 

    農委會講得很好聽,之所以要休耕,是為了「建構供需平衡的糧食生產體系」:「為防範國內稻米生產過剩,導致市面糧價下跌與政府處理庫存餘糧壓力,需視國內需求量與進口量妥善規劃國產米生產目標,期使達到供需平衡。」(註2)

 

 僅為了市場因素,農委會就鼓勵農民休耕,這也太荒唐的。因為石油價格攀升,農產進口價格越來越高,農委會這才意識到,台灣休耕比例已達盡全國耕地1/4,為因應糧食危機,農委會才轉向。

  

  我們主張:農業是首要公共產業,站在這個立場,台灣應全面復耕。其實農業的重要性,農委會也不是不知道,農委會的官方報告即指出:「水稻為台灣地區最主要農作物,從糧食安全、農村經濟、生態保育、涵養水源、調節氣候、維護景觀及淨化空氣之功能」(註3)基於這個政策價值,就不應放任台灣處在休耕狀態,更不能以市場作為藉口放任休耕。

  

   期望農委會在未來升格為農業部之際,能有更積極的作為。



(註1)農委會於2008年開始,農委會即已研議只補助休耕一次,但外界質疑聲浪大,所以作罷。

(註2)出處:《96至98年水旱田利用調整後續計畫執行效果》。

(註3)出處:《水旱田利用調整後續計畫內容簡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ultiva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