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記者/關亦然

 

植物工廠無法解決糧食危機

 

            植物工廠設立之所以興盛,主要是因應糧食短缺問題。但植物工廠真能解決糧食危機嗎?在此,我們以「農業摩天樓」(註1)作為比較基礎。根據研究顯示,全若要供應紐約市全市800萬居民民所需的食物需要160座農業摩天樓(註2)。因此,我們假想植物工廠作為台灣糧食作物的主要來源若我們,以2000萬人口計算,依據上按這個比例推算(160座摩天樓:800萬人口,等於1座摩天樓需要5萬人口),那麼台灣需要建設400座農業摩天樓,才足以供應全島的糧食需求。若台灣需要建設400座農業摩天樓才能滿足糧食安全,植物工廠的生產規模遠比農業摩天樓要小,更不可能達到糧食安全的需求。(註3)

 

植物工廠無法維護環境安全

 

   我們得瞭解到,農業除了發揮糧食安全的功能外,尚有另一最常被忽略的功能:環境安全。農地,具有保水、透水、滯洪之功能,在極端氣候已成常態氣候之今天,倘若農地消失,台灣豈不成「水鄉澤國」?植物工廠為高度人工化、科技化之生產環境,完全脫離自然,無法維護環境安全。(註4)

   

植物工廠應是補充性的農業生產方式

 

   當然,我們不是絕對反對植物工廠的,但我們認為:植物工廠(廣泛的說是立體農業)應該是補充性的農業生產方式,而非變成主流,投注大量的政策資源與社會資源於其上。試想:台灣有近27萬公頃(占全國可耕地面積1/4)休耕農地,若全面復耕,不僅提高糧食自給率、亦保障環境安全。放著大量的休耕農地不管,卻追逐所謂的「高科技」的農業,捨本逐末,才是最令人憂心之處。

 

(註1)農業摩天樓是的立體農業最極致,立體農業亦是透過精密科技、與外界隔離的農業生產方式,植物工廠也算立體農業之範疇。但植物工廠與傳統農業類似,大體上還是是平面發展,而農業摩天樓則是往天空發展。

(註2)出處:楊玉婷,〈全球立體農業與植物工廠發展趨勢〉,農業生技產業季刊

(註3)若台灣要達成100%的糧食自給,也有其困難度,這是必須嚴肅面對的課題。

(註 4)在支持植物工廠的論述中,有一理由是植物工廠可以降低碳排放。但此說法存疑,因為計算植物工廠的碳排放,須考慮兩點:一、建設植物工廠原料之製成、運 送、與建造過程中所排放的碳;二、植物工廠生產過程(如LED照明、恆溫設備)所排放的碳;三、銷售過程中(如運送、包裝等)農產品過程中所排放的碳。若 上述三點計算進去,在跟現行農業之碳足跡比較,方可說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ultivator 的頭像
    cultivator

    人‧耕‧食 共同體

    cultiva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