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盧永基西元1955年生於石壁坑庄永盛巷的大家族中,盧永基的父親雖然是是家中長子,但主要工作是庄中唯一賣豬肉的,父親專心賣豬肉不管家務。家中三甲多的田產,自從阿公在黑基六歲時離開世間,阿公走後家務都由二叔打理。盧永基自小皮膚黝黑,被同學戲稱「黑基」,從此就以黑基一名行走江湖。

  

        黑基小時候,正處於物資匱乏的年代,就讀明正國小時,同學都打亦腳到學校讀書,只有偶爾有長官來校巡視時,同學們才把捨不得穿的鞋子,拿出來穿給長官看一下,等長官走後,同學們又趕快換回人肉皮鞋。

  

        打開便當,只能看到自家種的白米,加上用自己雙腳踩到破皮才醃漬出來的菜脯,偶而家中的雞有下蛋時,才會出現一小片的菜脯蛋,一顆蛋分給好幾個小時共享,很難得才能有半顆的蛋,那天就算是大好日子了。

  

        黑基的爸爸雖是賣豬肉的,但是家中也很難得吃一次肉,只有在初一、十五時拜拜時,桌上才會出現一丁點的肉。家中人口多,吃飯時小孩子根本不能上桌吃飯,盛飯挾菜後,只能在門口找個小凳子坐者吃。小孩子挾菜時,也只能乾著眼望望桌上的肉,沒有大人的許可,誰敢動那盤肉的主意呢?只能用湯匙小心的搯著肉汁澆飯,總會抱著一絲絲的希望,希望有肉汁含有一點點的肉屑。

  

        家有三甲多的田,田主要是種稻,間有大麥、小麥、胡蘿蔔、蕃薯…….山上種有李子、柑橘,家中還養有一頭牛、二櫥豬、雞、鴨、鵝等,需要大家共同出力。身為家中的一員,黑基也要得努力幫忙打理,放學後,就要先去山上撿木頭、到堤圩割草給牛吃,煮餿水加豬菜(地瓜葉)給豬吃,去田地挖掘蚯蚓給雞進進補。有空時會到水溝去補魚、抓田螺、抓泥鰍為家人添加一些肉,解解嘴饞。

  

        放假時,家中所有的小孩,都要幫忙農事,對於插秧等技術性較高的農事,還輪不到小孩子來作,但搓草、割稻、矖縠、巡田水……等工作,黑基是跑不掉的。

  

        搓草是個辛苦的工作,在大陽底下,二腿跪在稻苗上,用手將苗間的草拔除,以免雜草搶了稻子的養分土地。小孩子身軀小,一次只能搓三行的草,大人一次可以搓五行的草。

 

  矖穀子

 

  在收割稻子後,還要將稻穀曬乾才能保存和交給農會。草年永盛巷沒有任何空地,只能在自己的田地曬穀子。要先將田地上的草先犁過,將稻草的頭都先蓋到土裏,再用二尺高的石輪(碌碡)將土壓平,通常石輪是由牛拉,只是通常牛沒有空,只能靠人力慢慢拉。雖然是稱為石輪,但實際上是由水泥做成的大輪子,在輪子中間有個孔,在放上鐵就成了石輪了!

  

        稻程壓出來後,就把稻穀鋪成一條條的小丘狀,一片看起來就好像是海浪。每隔十五到半小時,就要重新再耙一次,把內部的稻穀翻到外面來,以免榖子受熱不均。

  

        傍晚時,在將稻穀聚攏成一堆,早年沒有塑膠造的雨棚,只能用竹子和稻葉編結而成的板子,蓋在聚攏成堆的稻穀上面,以防止稻穀被露水弄潮了。

 

  防霜害

  

        第一期稻作耕耘時,常在初春時,那時天氣仍然寒氣深,早上起床時,都能看到指頭長的霜,在沒有塑膠玩具的年代,黑基孩提常常霜拔下來,捏成飛鏢的樣子,拿來投擲比賽,常常把手凍的黑黑紫紫地,雖然很痛,但卻很有滿足感。

  

        對兒童好玩的霜,卻是稻青的重要殺手,只要被霜凍過的稻子,就難以安然長大結稻穗。,在早春灌溉時,總會將田水的高度超過稻青三公分以上,用水將稻青保護著,以防止稻子被霜凍傷。

 

  巡田水

  

        稻子在青苗期時,水是極為重要,沒有水不是被霜凍死,就是枯死。在青苗期時,為了讓自由的稻青可以安全地活下來,每個農人都在搶水,可是灌溉溝渠只有一條,常常會為了搶水而破口大罵,進而大打出手。

  

        為了防止水源被搶走,常常一整夜都無法睡覺,只要一發現灌溉溝渠沒有水,就要馬上出發,到上流去看看,到底水被誰攔去了,找他理論!而有時回到田頭時,又發現攔住水的土堤又被人破壞了;修好後,不久換下流的農民跑來抗議,通常最後的結果是將水源分成二股,讓下流的人也可以灌溉。只是有少數的農民,為了讓自己可以得到足夠多的水,強勢地把水引走,難免引起爭議。一整夜,上下流間的農民就這麼地在為水折騰者。

 

  開田

  

        石壁坑庄位於大安溪南岸,人天爭地極為激列嚴重,每在豪雨大水後,田被大水割去,人們總要重新開壁田園。豪雨後,人們也常常會想,是否還要再開田呢?

  

        在黑基小時候,開田是常有的事,那時沒有任何機械化設施,能靠的僅有人力和簡易的工具沙耙、鋤頭等工具。通常是先用鋤頭,將要開田部分的地往下挖,挖約一公尺左右,挖出來的沙就挑到遠處丟棄;挖出來的石頭,則拿到田的週圍,由專門人把石頭堆疊成行,當作是堤圩。為了防止霜害田堤,通常都要堆疊三尺以上。堆疊堤圩是門功夫了,有人可以把堤圩排得很直,看起來就很舒服,但多數人則是排得歪七扭八。

  

        把田挖平後,還要再補上一層土,土才是能種稻的重要承載物。但是土並不易容得到,通常要到遠方去買,而且很貴;還有一個辦法是等下雨時,大安溪上濁濁的水,常含有少許的土,就引進這水到田裏,讓土壤沉殿在田裏,但這通常要經過時久的時間才能達到目的。

  

        常常剛開壁好的田,僅有薄薄的一層土,那土僅夠稻秧的根抓住。

 

  挑水頭土

  

        灌溉一陣子後,田在水源頭的地方,會沉積有比較多的泥沙,而田尾則因沒有沉積泥沙,而形成田不平的狀態,這會嚴重農事,所以每當收割後,就要去打水頭的土挑到水尾去,把整個田重新鋪平,是名挑水頭土。

 

  雜作


  為了家庭需用,部分田在收割稻穀後,就會種上小麥,小麥收成後,通常磨成粉,以供有時家中會作饅頭用。

  

        大麥則是只割麥草用來餵牛。

  

         蕃薯,將地瓜刨成絲,曬乾,變成為地瓜簽,地瓜簽或地瓜葉煮給豬吃。家中養有二櫥豬,一櫥是中豬,一櫥是小豬,每櫥約三到五隻。等豬大了,就屠宰來賣,貼補家用。

  

         蘿蔔,很直接當作菜吃,通常是把蘿蔔醃漬成菜脯,以供作為一般家常菜用。黑基小時候最深刻的印象就是醃漬菜脯,先放上醃漬物,再放上一層厚厚的塩巴,小孩子們用雙腳用力踩,把塩巴壓到醃漬物內,常常把雙腿的皮都弄破了,才能把醃漬的工作作好。皮破滲出血絲來,加上塩巴的刺痛,那滋味真是難以忘記。

  

         黑基小學畢業後,考上新社初農,一大早就要走到石壁坑口去搭豐原客運,當時私用車少,大部分的學生都是搭公車上課,如果太晚出門,就擠不上公車,錯過了好幾班車後,等到人少時才有能上車,好不易容到學校時,還要被記上遲到,感到很冤。

  

         初中畢業後,黑基就暫時離開故鄉,到大都市去打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ultivator 的頭像
    cultivator

    人‧耕‧食 共同體

    cultiva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