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發覺日本Yahoo會將討論的較熱烈的"知惠袋"題目(大概類似於台灣Yahoo的知識+)放進首頁,而且讓人感到有趣的是,放上來的討論大概都是屬於人際關係交往類的,討論的是人際交往會面臨的各種衝突。從日本Yahoo對此類討論之重視,看來讓人覺得日本人是個對該如何處理人際關係和諧高度焦慮的民族;而讀此專欄,也可藉由從微觀個人關係來窺見日本社會人際交往常規。

這一篇的提問人問到:她有個很要好的"媽媽友"(大概是意指能一起交換育兒經的朋友關係),從孩子小時就感情良好,認識多年。而對方的孩子到了小學一年級時,開始出現成績不佳,部份科目需要上補救教學的狀況。而到最近為止,兩邊孩子在小學也都不同班,因此每當對方抱怨孩子得上補救教學,是老師教得不好,提問人基於不了解對方孩子上課的狀況,孩子其他班上也有需上補救教學者,也聽過其他家長對該老師的不滿,也都相信對方的說詞,回應到"真是糟糕,如果能換老師就好了。"

不過後來隨著年級升上去,孩子重新編班,兩邊的孩子正巧被分在同一班,新任老師的教學風評聽來不錯,正為自己和朋友的孩子感到慶幸的時候,這時對方大概是孩子上補救教學面子上過不去,也許也是相信新老師(我個人的詮釋),於是就辭退了讓孩子繼續上補救教學的機會。但對方孩子成績依然沒有起色,對方又開始抱怨起老師不會教。有一天,家長參觀日,提問者到場參觀,發現朋友的孩子顯然無法集中精神上課,每隔沒多久就要求要上一次廁所,不時不安份的動來動去,對其他小孩子搗蛋,很明顯的發現朋友的孩子自身的狀況有問題。之後對方又出來抱怨,並且要求提問人一起聯名在親師懇談會對老師施壓,當事人覺得錯不在老師,於是便婉拒了。接著對方便酸了一句"自己家的孩子成績好,就不管其他人家孩子出問題了。"(提問者補述,她家的孩子成績也不是頂尖,只是中上程度而已)。事後發現,其他家長也遇到該朋友要求聯名對老師施壓,同樣感到非常困擾,提問者便對此發問到,她該如何處理此事,才不會破壞雙方經營多年的關係。

略讀了一些回應,底下回應多半集中在,該帶那個小孩子去檢查有無過動症之類的問題(檢查過了,找不出醫學上可以歸罪的症狀);或者該直言對朋友相諫,不要維持表面和諧(這專區的提問常常有提問人擔心破壞表面和諧,而底下回覆是真朋友就別鄉愿,不過個人以為,依他們的文化,要人別鄉愿多半只是在網路上回覆別人的嘴砲,日語對人類表達方式最大的貢獻之一,在於提供了大量的蜿蜒傳達意思的表達藝術)。不過看來是沒有人想檢討日本升學主義社會內戰的問題。要不是日本小孩從小就得面臨緊張的競爭關係,個人成績好壞與前途相關,也與面子高度相關;當事人哪會這樣的不樂於讓孩子上補救教學,拼命的想把責任把老師身上推,怕自己的孩子被烙下失敗者的標籤,自己臉上也無光?問題的癥結,自然也就不是部份網友在底下回應提到的,當事人氣度不佳,見笑轉生氣了。


從類似這樣的微觀層面觀察理解到的日本社會,我個人實在不覺得活在那裡是很有吸引力的事。對即時是年長個一歲的學長都要恭敬以對,講話用敬語,顯示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關係處處充滿威權;緊張的升學主義內戰,右傾的政治氛圍,怎麼想都不覺得活在那樣的社會是很吸引人的選項。日本之所以流行情色文化,以及歌頌有話直言,勇於追逐個人夢想,不受各種政治,宗教跟親族關係威權控制的角色的動漫輕小說創作;大概就是要在這類高度緊繃的社會氛圍中提供發洩口吧。看完情色影音,或者動漫輕小說爽完了,回到真實人生,繼續當個乖乖的順民。也難怪這樣的社會在經濟富欲的狀況,會有不少不想工作及受教育,只想在家裡看動漫,玩網路遊戲的尼特族了。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升學主義 日本
    全站熱搜

    cultiva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