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楊映華

簿記於課堂教學,易教易學,但現實生活卻忘之棄之,何故?無實踐性之學習,不知學而何用、為何而學,是以,所學無以內化,不能活用。由此不可思議之案例,更証明:實踐與學習之辯証循環規律。

若不培力教會小農每日簿記,就不可能算出每斤成本,就難以設定聯合議價之合理最低價。同時,也就難用算術與數字,以一目瞭然闡証,合作化遠勝於小農產銷。簿記,才能清楚比較,於每一支出項目,合作化皆比小農省狠大,於勞動效益,於營收,合作化皆比小農高出許多。

鼓勵、引導及組織學生調查研究,以為小農製作每日簿記格式及軟體,並教會父母或親族長輩使用,既是實踐,也是學習。

編輯部成員秋葵回應:

不知有沒有可能用一些創意讓簿記工作變得更吸引人一些。比方說,
鼓勵農民在作簿記時,寫下心得,畫插圖或拍照,讓簿記工作能夠跟種田時投注的心血跟情感連結在一起,讓簿記本上不再只是冷冰冰的數字。順利的話,或許還可以讓有在做圖文簿記的農民的作品搜集起來展覽,做為宣傳推廣之用。

不過轉念一想,又很自我懷疑的覺得這只是不了解種田辛苦的人的空想。把自己轉換到類似的情境來想像,如果平日連記帳都懶了,還要再要求,比方說,要在記帳本寫上自己當天買下來的菜,為什麼買這些菜,後來把這些菜料理的多美味,自己吃得有多香,還要把材料跟作好的成品畫圖或拍照放在記事本,一定更是覺得很煩,不想幹。不過如果能po上比方說作菜同好討論區,跟同好共享,或許還好一點。只是可不可能有持續的動力,則很讓人懷疑。

編輯部成員小黃瓜回應:

我覺得相較於有趣性,方便性更重要,記得我養成「每日」收支紀錄(之前都是兩三天記一次),是從2010年買了第一台智慧手機開始,因為app可以隨手記錄,比excel方便很多。

相關文章請參考:

關於科學化簿記之思考:育兒紀錄的經驗分享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簿記 學習 實踐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ultivator 的頭像
    cultivator

    人‧耕‧食 共同體

    cultiva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