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老張

 

看到臉書上朋友轉貼《造花枝》招募協力造屋夥伴的訊息,覺得有趣,且近來對自然建築興趣漸濃,便寫了封E-mail給他們。回復的信件寫道:「請帶著輕鬆步伐前來,直達台北市信義區福德街221巷186之一。」署名:「阿沐」。看著開始的日期,便從背包裡抽出行事曆,在該日記下「造花枝」。

 

第一日216日星期日

 

《造花枝》的基地在虎山,沒有去過。看了地址是在信義路底的福德街,勾起二十年前機車被拖吊到那兒附近拖吊場的破回憶,所以大概有底是哪個區位。到了往山上的巷子,發現人潮不少,原來有間大廟「奉天宮」在此。可能造花枝「微遠虎山」招牌不大、沒注意到,車駛過頭後又折回,終究是到了這寶地。

 

發起《造花枝》的是一對伴侶,阿沐和灰,男大女小,年齡有些差距,但感覺氣味是登對的。留長髮、蓄鬍鬚的阿沐同我解說之前做的食物花園、土造階梯與擋土牆和這一期的工作,未來計畫這裡是一個生態村,阿沐曾在法國的生態村待了三年。

 

在聆聽阿沐說話的片刻,我在思忖,究竟是甚麼樣的人想打造生態村?對功利社會不願意妥協的人?不願妥協也許是其一的特質,但不妥協有很多種形式,衝撞、逃避都是種可能,但那些顯然不夠。我想,或許也是對土地溫柔的人,才會有這樣的堅持。小時候在教會聽到一句話:「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

 

今天一起工作的夥伴是英豪,不到三十歲,一個拉小提琴的音樂人,《造花枝》第一期就來參與了。工作的時候大家都很怕他傷了手指,畢竟價值不同一般,但他好像不以為意。英豪是高雄人,從小就到美國當小留學生,現在住台北,教小提琴維生。他最遠的學生在屏東,大家都覺得不可思議,他說這樣可以順道回高雄看爸爸。

 

第二期要完成所謂的「主體建築」,其實就是把一棟沒有牆面的鐵皮屋,四周蓋好牆、門窗、簡單的設施和室內空間,當作大家的起居空間,未來山上的建築群可住人後,這裡將轉為藝文展覽空間。今天要做一道樓梯邊的矮牆,材料是廢棄的人行道水泥磚。阿沐說這些磚的強度非常好,當初大卡車載來時直接用車斗倒下來,一塊都沒壞,但這樣好的材料卻被硬生生打掉。

 

磚和磚的接著劑主要是用黏土,據阿沐說,這是台電管線施工時從地下三十米抽出的,如果沒有人使用,承接處理的公司就會把它當廢棄物處理。這裡總共要來了35噸,鋪在入口的空地上,用藍白帆布覆蓋以防乾裂,如果直接堆起來應該很壯觀。灰黑色的黏土混上少量的沙、水和增加強度的些許水泥,就是很好的黏著劑。

 

中餐是灰烹煮的,很是講究,飯一定要事先調味、用錐形碗定好型,之後倒在餐盤上灑上香草碎料才算完成。閒聊時得知灰是實踐建築系畢業的,想起《造花枝》網頁的美編很精緻,方才理解這原來是灰的傑作,跟中餐的擺盤一樣令人驚豔。

 

下午開始砌磚。早上雖然已經和英豪搬了不少人行道磚,但明顯還是不夠,所以阿沐和英豪一起砌磚,我就繼續把磚搬運到砌磚處。這種水泥磚比一般的紅磚重上三四倍,且要從遠處運來加上爬一層的階梯,不一會兒,汗水就已經把衣褲滲濕。到了天色漸暗,這道矮牆已經接近完成,後來灰也加入工作,待全部完成時,已經點亮工作燈,接近晚上七點了。

 

晚飯後大家在屋外聊天,後來這裡的老朋友Jason來了,談了他眼睛要開刀和在附近道場的事。快九點,覺得晚了,便向大家道別、開車回北投。

 

 

 

若您有興趣收到人耕食共同體最新訊息,歡迎上人耕食臉書專頁。

 

 《造花枝》協力造屋日誌之「第一日」

 

2014-03-04_024756  

2014-03-04_024813  

2014-03-04_024822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造花枝
    全站熱搜

    cultiva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