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關亦然


台中榮總年初在精神科病房外空地,開墾都市農園,由護理帶領60名慢性精神病人耕作,包括精神分裂、躁鬱及憂鬱症患者,自由選擇植栽種類,親手翻土、播種、澆水,感受生命的喜悅。


新聞摘要自:種蔬果賣咖啡 精神病友重拾信心,2012/11/16聯合報



        現行針對精神疾病的治療,往往只偏重於藥物。更糟的是,針對嚴重的精神病患者,往往是採取隔離性措施(即住院),使得精神病患更佳難以融入社會。


        因此,對於精神病患的治療原則,不應只有醫療。而是要創造一個空間、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培力精神病患者重新恢復生命的能力。而農業,是選項之一。


        農業勞動蘊含了一種生命教育的省思:人們可以從植物的生長、茁壯裡面,獲得生命的啟發,這是其他種類勞動所欠缺的。因此,相對於現行高度規訓化的勞動體系,農業勞動更具有能動性、創造性、自主性。


        尤其精神病患往往被社會排除,無法找到肯認自我的生存價值。但在農業勞動的過程中,可以重新培力精神病患找尋、思索自我之價值。


        不只是精神病患,我們都需要重新尋找自我生存的價值,不是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ultiva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