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袁紅兵

 

陳為廷在立法院備詢台時,譴責教育部長「我認為你是一個偽善的部長,我認為你是一個滿口謊言的部長,我認為你是一個不知悔改的部長」,引起社會輿論嘩然,部分輿論認為陳為廷「沒禮貌」、不尊重,抑或造成反媒體壟斷運動失焦,有些人認為陳為廷不該進去。但上述言論都無法理解陳為廷為何會去立法院備詢、以及公開譴責蔣偉寧。

 

對於陳為廷之道德質疑或批評,不值一議,係在表層打轉,關鍵在於英雄主義之代代相傳。學運不是政治社會真空下成長發展,而是在前代學運、社運、街頭抗爭、選舉造勢及政客表演之歷史與環境下成長發展,除非有高度自覺之批判性反省,或者,模仿是必然。

 

拿著麥克風,高亢演講,煽動群眾情緒,喊口號,與警方激烈衝突,或設計各式動作以爭取媒體拍攝及增版面篇幅,大家習而不察,不以為非,不論在最前頭之演講者,或是到場之群眾,各安其位,各演其角奉行潛規則。本質上,此係反民主(民主應該是最大開放性之多層次多維度之理性溝通與爭論,使參與者公共理性、公共思維、公共智能得到培力及自主發展)之表演,不需劇本及導演而能自然奉行潛規則之表演。所以,陳為廷之問題不在於模仿立委,而是不由自主地進入表演位置,遂行表演邏輯,而且是不甚高明之表演。陳為廷也可發表一場論述性與感性兼具之精彩演說,而博得媒體與全社會之一致好評。但在敢飆罵部長就是英雄與符合期待之表演的學運/社運氛圍驅引下,陳為廷表演失策了。

 

職是,若不冷靜深沈地反省驅引陳為廷飆罵表演之氛圍及其由來之歷史,而將道德炮火集中於陳為廷,或定位為「運動策略」失當,不過是再一次失焦。

 

抗爭,一定要煽動嗎?一定要激烈衝突嗎?抗爭之目的究竟為何?我們應重新認真思考。

 

運動之目的,是引發人民大眾之關注及理性之公共討論──此係培力公民社會與人民之公共理性,抑或突顯個人形象?

 


人耕食歡迎你投稿

 

人耕食網站為一公共性媒體,基於對言論自由的信念與媒體接近使用權之堅持,凡讀者來稿原則上全文刊登。相關注意事項請上http://cultivator.pixnet.net/blog/post/66670864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民主 學運 公眾對話
    全站熱搜

    cultiva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