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人耕食歡迎你投稿:人耕食網站為一公共性媒體,基於對言論自由的信念與媒體接近使用權之堅持,凡讀者來稿原則上全文刊登。相關注意事項請上http://cultivator.pixnet.net/blog/post/66670864

作者/關亦然

 

新聞摘要:

枋寮鄉內溪圳水突然變成一片紅及一片綠,農民看得非常害怕,追查來源竟發現在上游被傾倒大量農藥和肥料,縣府環保局獲報查出是枋山鄉芒果農林慶泰所為,昨天到現場勘查並將林慶泰帶回調查,林供稱,因農藥及肥料過期才會倒掉,環保局在現場查扣數十瓶空罐,已將檢體帶回化驗,將等化驗結果出爐後依違反水污染防治法裁罰。林慶泰坦承,在內溪圳上游的芒果園工作,因為農藥及肥料存放太久過期,他才會都倒到溪圳中,並不知道會造成溪水污染,對此行為也相當後悔。

資料來源:《農藥倒灌溉溝 枋寮內溪圳 又紅又綠》,2012/11/22自由時報

 

      

       上述新聞大致如下:上游的農民因為農藥過期,將農藥倒入河川,導致下游污染。事後被抓包,這位農民表示他不知道會這麼嚴重。或許對讀者而言,這個農民在說謊,意圖為自己脫罪,也為河川污染義憤填膺。但是,作者寧願相信,這個農民真的不知道他幹了什麼鳥事。怎麼說呢?

   

        農民的農藥知識來源,大多來自於農業資材商。試想,農業資材商在推銷農藥時,一定會跟農民誇口說:「這款就有效!」、「你聽我的話就對了!」難道資材商會跟農民說:「這款有毒,你要小心!」,豈不是砸自己的招牌?許多農民就在糊里糊塗、不知其所以然的情況下使用農藥。

cultiva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林宥伯

個人接觸到的部份其實許多精緻或是高經濟作物或園藝,也都有朝這方面努力,因此從從事農作以及較少做精算這兩點來看,通常是所謂的更早期的資深農民,也是較為弱勢的一代。

印象中今年暑假有廣告推說青年進農村,改造農村,並且各地區農化以及產銷班也有在大力推廣,甚至說高山偏遠地帶有利用產銷班結合捐贈電腦以及臉書,還有目前的網路物流系統,金流系統,以及資訊流媒介,儘可能的去縮短中盤對於農作源頭的剝削,並且政府能做總量協調,不讓使場供需造成劇烈坡動,減少浪費以及避免投機客套利的話,情況應該能有所改善。

而至於技術問題,一班人,或者說農民整體的概念,較為樂天知命,或者依據傳統,但是許多尖端研究以及新的技術,農改場,試驗場,農業大學研究所,比如屏科大,中興大,台大等,這方面資源以及觀念不可能少,問題應該在於有沒有人做媒介,有沒有人統籌,以及有沒有動機去做。

這部分又可延伸出大面積作物議題,國土利用議題,糧食自給率議題,台灣特殊氣候與地質因應農業發展議題,水土保持議題,以及台灣氣候特殊性所衍伸的品種改良 議題( 品種改良粗估約5~15年才能穩定基因,不同於美國以商業模式化的基因改造 ),這些技術以及經驗統合後又可延伸至外交易頭,也就是台灣的農業外交團,主要聯絡第三世界以及非洲地區,因為台灣氣候涵蓋了許多情況,因此發展出了乾溼晴雨,高低溫等不同栽培環境,作物與技術,甚至淡水海水不同作物都能發展。

那這部份如果要深入討論以及作為的話,可能要深入分析政府主管機關運作以及執行方向( 目前 ),以及了解民間團體力量是否有管道可直接提出協助,建議。

cultiva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耕食網站為一公共性媒體,基於對言論自由的信念與媒體接近使用權之堅持,凡讀者來稿原則上全文刊登。

 

但為方便閱讀,在不更動全文意旨的前提下,我們還是會稍做修改,譬如:替文章下標題、改正錯別字......等。

 

另外,投稿時,請:

 

提供您的姓名(或筆名),以及聯絡方式(例如:電郵),以便如有修正意見,可跟您直接溝通;

 

除文字外,我們亦歡迎各同形式之投稿,如音樂、微電影、漫畫……等。為兼顧現行法律相關規定及最低限度之社會規範,讀者投稿時請注意幾個原則:

 

一、投稿文中不得有歧視、謾罵、攻擊、侮辱之字眼與陳述;

 

cultiva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李子紅

 

  農業,不止須被視為首要公共產業,更須當作經濟轉型之戰略性一環,其基本目標即提高農業、農業科技、農業機械之總產值,提高農業就業人口,提高農民之平均收入,使農業從“財政負擔產業”躍成“創稅產業”。

 

  農業改革之六大路線,即全面直銷化、全面有機化、全面合作化、全台復耕拓耕化、小麥專區化契作化、全台計劃生產。

 

  合作化,才能增大對農業機械購用租用之需求,並產生農業機械革新需求,質言之,合作化拉動本土農業機械產業之發展,自是創造新的就業需求及人口。此外,農業產銷合作社若逐漸壯大,就能進行轉投資,也創造新的就業需求及人口。

 

  全面合作化,是全台計劃生產之必要條件。

 

  農民平均收入不斷提高,農村商業必為之活絡起來,而給養更多就業人口。

 

cultiva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Liu-cheng Fon

在臉書協助轉貼亦然所著的"台灣農民缺乏科學管理精神"一文時,對於文中倡導的"養成農民簿記習慣,有簿記,方有精算成本之基礎",有網友指出:"如果農民還要做簿記工作,這樣會讓他們沒有時間下田。"

對此雖然個人沒有農業勞動經驗,所知極為有限;不過在這裡謹就與研究農業合作化運動的朋友討論時之所得,簡單的發表心得:

1.有志人士可設法推廣簡單,易使用的簿記軟體,並教導農業工作者使用電腦。當然這段期間內必須請不懂使用電腦的農民,在農餘時間多花個人時間成本學習,這會是一項障礙;不過如果數位化的簿記方式有助於簡化簿記工作,或許這是值得的投資。這方面可透過農民晚上農閒時間,相互串門子拜訪聊天時,由有志者組織起來,調度筆電跟投影機,就在農民的客廳直接進行教學。

2.原子化的小農必須個人全部包辦農場各種繁雜的工作,因此沒時間再作簿記那是非常合理的。在這方面我個人也十分認同該網友的指摘。這樣的批評也突顯出來為何個體化的小農不利於實施科學管理。因此在這這樣的狀況下,更是有必要推廣合作化,讓農業工作成為可以以集體組織為單位,相互分擔協助,在這樣的條件才有利於科學簿記的實施。


cultiva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讀者


此文是衛報"Brazil's Amazon rangers battle farmers' burning business logic"一文的重點整理與短評。

 

由於近年來重要黃豆產地因全球暖化所造成的極端氣候而大量減產,國際黃豆價格大幅上漲,因此這提供了巴西諸多黃豆種植者強烈的誘因加速對雨林進行稻伐。黃 豆產業利益團體提出如下的辯解:"將雨林開闢成黃豆田這是人道問題。隨著氣候越來的越極端,糧食問題將會越來的越嚴重。這時候我們不得不將雨林化為田地,餵飽全球飢餓人口。"不過事實上這樣的說法常常成為農企業強奪原住民保留地的藉口;再者雨林遭盜乏時,其所保留的二氧化碳將隨之釋放到大氣,加重全球暖化與極端氣候問題。接著乾旱,糧食減產與飢餓問題將會跟著惡化,造成糧價繼續大幅上升,接著農企業盜伐雨林增加黃豆生產量的誘因又會上升。這是一個可怕的惡性循環。

 

巴西自2004年開始,採用一系列的措施,包括使用衛星監控科技,以及地面巡邏,從空中到地面進行包夾,全面對盜乏雨林的農業工作者進行監控。一但被抓到 盜伐雨林,將面臨罰款,沒收生產器具以及不得向銀行進行融資。破壞紀錄嚴重的地區,其他地方和其進行商業交流也將面臨限制。這樣的措施近年來以阻止了80%的雨林盜乏,雖然也有人認為,這樣的成功大多是出於全球經濟蕭條,黃豆價格不振,缺乏盜林闢田的誘因,在近年來糧價大升的全球狀況下,雨林遭大規模盜伐的腳步將難以阻止。

 

由於誘因十分強大,地面的農民也認真研究政府衛星監控科技的限制。目前的衛星的解析度只能監控到30公頃,因此雖然目前在打擊大規模農企業上相當有效,零 星,小規模的盜伐確難以阻止,農民也常利用這樣的限制躲過政府的追補。這點目前巴西政府已和日本與中國合作,企圖引進解析度更高的衛星,加強對小規模盜砍 的監控。不過在實際執法上,即使實施罰金,目前平均也只能回收2%的罰款,農民常藉由不斷的訴願將官司拖長,執法者即使抓到盜砍,法律上也常常沒有結果。 農民普遍的心態是,違法的經濟利益這麼高,不違法的是笨蛋。同時農業利益團體也不斷藉由影響立法者,將法律限制放寬。他們希望將目前農田必須保留80%雨林的限制下修到30%。即使總統羅賽拉行始否決權,否決了多項降低保護的修正案,但環保團體表示,目前的修法所呈現的倒退,以足以造成災難性的後果。

 

即使科技再怎麼進步,仍需一批熱心奉獻的巡守員負責執法。目前的編制是,1400名巡守員必須負責監控面積約有半個美國的區域,雖然政府未來有計畫增加人 力。他們的薪水是一個月2600英磅,工作內容雖然親近自然,不過同時也要常常面臨鄰居的暴力恐嚇。在現狀之下,這些巡守員真可謂是守護地球的第一線英雄了。

文章標籤

cultiva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關亦然

新聞摘要:


今年一期稻作收割前遭受怪颱「泰利」風雨侵襲,出現大面積倒伏浸水甚至發芽,農業專家進行田野調查發現除栽培技術因素,「過度施肥」是主因;台中區農業改良場場長張致盛博士說,已派出合理化施肥技術輔導小組到產地「把脈」,與農民面對面溝通與宣導。

張致盛說,輔導小組陸續與繳交災害穀農民面對面座談,先了解其耕作和施肥習慣。輔導小組也幫農民進行稻田土壤檢測後表示,部分老農太依賴肥料,習慣過度施用氮肥,導致水稻長得太高、稻葉太茂盛,變成「軟腳」稻、也不透風,遭遇強風大雨,就容易倒伏

資料來源:〈農委會查災穀:過度施肥 稻子「軟腳」〉,2012/11/17 聯合報



         新聞中提到過度施肥的現象,反映一個共通問題:台灣農民欠缺科學管理的精神。


文章標籤

cultiva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