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人耕食歡迎你投稿:人耕食網站為一公共性媒體,基於對言論自由的信念與媒體接近使用權之堅持,凡讀者來稿原則上全文刊登。相關注意事項請上http://cultivator.pixnet.net/blog/post/66670864

作者/李子紅

小地主大佃農,係馬英九2008年總統大選之主要農業政見,當選後付諸實施至今。所謂小地主大佃農,即獎勵青壯農民租下鄰近休耕廢耕農地,或採佃耕方式,以擴大生產面積,採機械化生產而增收益。然而,其仍非直銷,更不可能有機化,但不可否認,對休耕廢耕農地之復耕起一定作用。

我們當要求政府取消休耕補助,改為合作化復耕租金補助,以鼓勵老農將農地長期租予青壯農民組成之農業合作社。


文章標籤

cultiva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是對施朝祥的再談生命中的小黑箱01之回應與討論

楊勇明

我始終堅信,小孩能民主自治,公共托育系統當是向最小年齡不斷挑戰,以培力幼童民主自治,只有在實踐民主自治之過程,才能學習養成民主自治之心智心靈。父母之教養,再有耐心,再自覺民主,也無法避免威權關係,且也無法避免,小孩是需索者、要求者、撒潑者,父母是資源提供者、要求之滿足者及對小孩撒潑之威嚇利誘哄騙者。民主自治,即能避免前述。民主自治,也才能利於小孩去「自我中心」而更早地學習及內化同理心,學習及內化公共理性,即為維護小孩們共同利益與滿足小孩們共同需求之理性。民主自治,更能培力小孩們思考「成人」才須思考的事。若順應小孩民主自治之變革,父母與家庭之職能、角色及倫理關係也須隨之變革了。          


張世鋒

我個人覺得,在主觀上認定幼童應如何如何,使其培養民主自治,其實忽略了幼童的客觀狀態,雖然主張看似理性,但事實不然。舉例來說,三歲以前的小孩雖然有很基礎的口語能力,但其理解力極其有限,所以容易產生認知的落差。三到五歲漸漸可以明白大部分的生活用語,但許多名詞意涵的理解能力,在不同個體中也會有很大的差異。五足歲以後,各方面的能力其實才比較完整,且在群體之中的普遍成熟度也較一致。朝祥在此提及的依附關係,不見得只是物質上的依附關係,還包括幼童對於父母〈有些狀況是影響是個別來自同性或異性父母〉心理依附關係,這在客觀事實上也是需要參考的。

總之,要建立小孩的民主自治觀,就必須重視小孩的客觀發展落差,否則,罔顧發展歷程差異、個體發展差異,一昧地遂行民主自治,與威權壓迫又有何異?

「公共托育系統當是向最小年齡不斷挑戰,以培力幼童民主自治」,已經設定最小年齡,即忽視發展歷程差異,鄙人不知這樣設定的科學依據為何?又有何〝漸進動態變革〞之理?

我個人不是不支持幼童民主自治,只是幼童在不同年齡層都有其顯著差異,不把差異建立認知依據,只說培力,恐怕造成的認知更是南轅北轍。畢竟,培力二字不是仙女棒,一點就可以自動成形。再者,我們希望訴求的對象是一般群眾,若不把一些客觀事實與其訴求定義清楚,豈有〝培力〞群眾之效?

文章標籤

cultiva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關亦然

探討科學精神,根本牽涉到對於真理觀的路線鬥爭:相對的真理觀vs絕對的真理觀。

絕對的真理觀認為:「這世上有唯一絕對的真理,我所說的就是真理,不容質疑也不容挑戰。」

相對的真理觀認為:「這世上無絕對的真理,我也不是絕對的真理,我的觀點都有待被驗證推翻。」

這兩條真理觀在政治上的路線之爭,就是是民主與反民主的鬥爭。絕對的真理觀必然產生:

一、威權人格與威權的社會關係;
二、敵人政治/魔鬼政治

文章標籤

cultiva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抓起竹筷子便急著往洞窟探險的勇者/文

何謂科學人?以科學思維、方法、精神,以對待日常生活、工作、自己人生、公共事務,發展各方面之智能與潛能,當然包括公共智能。故現行被體制與統治意識形態所建構之科學家,不等於科學人,而且,其有違科學人之言與行,時有所聞,譬如李遠哲。目前中研院院長翁啟惠之某些公開言行,亦離科學人遠矣。

何以科學家竟不是科學人?幾可言,須歸因於台灣升學主義及其科學教育。台灣之科學教育,僅僅專制威權地灌輸套裝、固化及階梯化之科學知識,然而,知識,從來就不該以套裝、固化及階梯化之形式/結構被表述及灌輸。是以,所謂科學家,是在這一被灌輸及考試歷程中,被篩選出「學習」成效最頂尖者,且善於生產新的科學知識─ 並不符合民主公共需求之科學知識生產,科學思維、方法及精神未內化於科學家之心智心靈,故而,也就不可能推用廣用於其「專業」領域之外了。

科學思維、方法及精神之內化,須於日常化之科學實踐(科學實驗,僅是科學實踐之一種形式或行為)中育成,然而,台灣升學主義之科學教育完完全全地去科學實踐化,反科學實踐化。灌輸與考試,根本就與科學精神水火不容。忠於科學之科學教育,就是創造良好環境,培力孩子們在日常化之科學實踐中,以學習科學。實踐與學習,本是永恆辯証循環關係。

於日常化之自主科學實踐中,實踐者自然產生求知求真求索之強動力,自然學習研究已被生產出來並普獲科學社群肯認之知識,並將知識活用與創造性運用於有目的有計劃之科學實踐。只是,最好之科學教育,忠於科學之科學教育,恰恰須去教科書化,去課綱化,去課程化,去教室化,去教與學之單向化。學校教育體制之形成及佔統治地位,是從內在及根本上反科學!

科學之原始精神,就是懷疑精神,就是從對神權(如伽利略)與王權之鬥爭中育成,不為所有權力低頭之求真精神,科學應當始終與各種統治權力及威權保持必要之距離,甚至,為求真而頑抗到底。是以,科學之原始精神與民主精神也有內在聯繫。

然而,西方科學在擺脫了神權與王權之專制思想壟斷後,卻轉入了受資本主義奴役之列,或者為資本化/軍國化科技之腦力勞動出賣者,或者為某些資本利益之吹鼓手或科學打手。

文章標籤

cultiva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Kiki著

Andy有很多客人會有一個共同的疑問:「為什麼客人只訂購100元的蔬菜,而andy不收運費呢?現在宅配運費最低90元,而蔬菜箱才賣100元,那還要生產、包裝、運輸成本,這andy不就作了賠本生意嗎?」

不收運費一事要細說從頭,單看是運輸成本的運費計算,會感到很不合理,但是如果重新瞭解運輸並改善運輸的方式,則不但是在運輸成本價合理,更能符合環保減碳的世界潮流。

幾年前,andy也曾委託宅配公司送蔬菜箱,那時一箱蔬菜從新社的布拉姆出發,先送到宅配公司的調撥中心,在調撥中心進行分送,把蔬菜箱搬上要送達目地的貨車,才送向客顧端去。每一件蔬菜箱都需要經二次轉送,以90元當運輸成本,單以石油使用、車子磨損及勞力成本來看,是沒有問題的,而且對大多數的客戶也是負擔的起的運輸價格。但如果把地球的總資源算在運費中,那麼宅配公司的配送就會變得很不合理,這樣浪費掉了太多的地球資源的總成本了。

食物哩程不只在生產上要符合減碳原則,更要在運輸過程中考慮到減碳,要讓蔬菜箱運送過程更符合環保減碳,andy決定自己送蔬菜箱。那麼要如何讓運送可以更為節省食物哩程?考慮到運輸過程所消耗的石油,要讓運輸費用合理化,andy只收台中市的客人。並在規劃路線時,若能讓每一條路線如果多了增一個客戶,那麼運輸平均成本就會下降,增加了同一條路線的邊際效益,透過這樣的方式,讓運輸成本下降。

要讓蔬菜箱配送更有效率,andy將會在台中市設立配貨中心,到時也希望位在附近的客戶可以用走的或用騎腳踏車的客戶可以到配貨中心拿菜就好,若是住遠一點的,或是要開車來拿菜的客顧,建議由布拉姆幫你送過去就好,以省下地球資源來考量,是andy的最大心願。

文章標籤

cultiva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來要寫02,但是看到大家的反應後,我想應先把01的部分再談清楚會比較好。

潘朵拉盒子中,最後的一個災難叫希望,取名為小黑箱是為了找到那最後的一個災難。

關於我生命中的故事,是談一個叫無法說出的苦,因為我們習慣看、習慣談快樂的事,那為什麼要提出來呢?是為了要談清楚某些事。

苦過了就過了,但作用會留著,有很多時候,有相同際遇的人,一看就懂,一聽道知道,心中馬上會引起一種共鳴,與惺惺相惜,或說是同病相憐也無不可,但總不希望是相濡以沬。

我的故事對很多人來說,實在是過於沉重,但在和諸多朋友中,並不是最苦的,故事也不是要抱怨誰,如今和我一樣還沒有受到應有的教養的小孩仍然存在,是故我希望有一天,有機會的話,不要在讓許許多多的小孩失去被良好教養的機會。

那文章後記提出,公共託育讓小孩不會失去應有的教養問題,但沒有提到公共託育的內容,公共託育的內容與職能如果不能討論清楚,其實很難以轉換成具體行動,以促進變革。

相對而言我很幸福,我的幸福是我的父母沒有放棄我,在他們能力範圍內,還給了我很多的機會與資源。他們很努力了,但仍然很挫折,因為身為父母,卻不知道如何作一個父母,養到一個他們不會養的小孩;會生孩子,卻沒有能力享受親子之間應有的情感關係。在我所看到的世界中,這樣的問題不斷地上演著。

如果是一般的小孩,這問題會被其它的樣貌蓋過,而身心障礙會讓的問題更為清楚與深刻,如果沒有社會的支持系統,那麼個別家庭再怎麼努力,也難以建構出一個合理的人生。

父母親的職能不是生孩子,而是要如何教養孩子,但是我們有很多人,其實不懂如何當父母,所以公共託育系統可以協助父母去當父母,針對特殊教育的孩子的家長,也可以得到應有的支持,讓家長不會到處很茫然地找教養孩子的方法。

最後提出二個問題:

文章標籤

cultiva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游清源

這裡所談的理性,並非表面舉止上的溫良恭儉,或者時下流行的"有禮貌"。理性人講求的是,理性的構築目的,由目的決定內容,由目的決定形式,由目的決定方法,由目的決定策略,由目的決定手段。非理性人或者不問目的,或者,常將後者置於目的之先,或者,取代了目的。
  
所謂形式主義,即反目的理性,或者,不知目的而為,或者明知目的,卻不顧目的,依形式而為。形式主義不只是在公部門當道,在企業,在民間團體,乃至「社運」團體,亦是普遍現象。抗爭主義,是形式主義的一種變形。所謂「社運」團體為博媒體「青睞」之新聞操作設計,而不管新聞操作之公共目的及實際公共效果,也是反目的理性之形式主義變形。

很多創意構想及實踐,也與目的脫勾,為創意而創意,亦反目的理性。為某一目的而規劃辦活動,但往往將辦活動異化成目的,此也是常見之反目的理性型態。

許多人做事,做決定,反應,行為,起心動念,或者,不先想目的,或者,不符合已設定之原初目的。

理性之另一對立面,是情緒,包括了根源於自我意識以及個人主義之情緒,與出於道德主義、義憤及仇恨之情緒。理性並非管控情緒,而是理性地對待、思考及審省情緒之因,情緒之源,情緒形成過程,理性認識探究情緒,才能降低情緒之干擾及負面影響,才能逐漸消除情緒,逐漸使自己不受情緒之驅役,以重建心智心靈之自由與自主。

不過,出於道德主義、義憤、仇恨之情緒,由於集體化之意識形態殖民、共振、相互強化及正當化,以致狂熱化,理性最難以介入與立足。

文章標籤

cultiva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