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人耕食歡迎你投稿:人耕食網站為一公共性媒體,基於對言論自由的信念與媒體接近使用權之堅持,凡讀者來稿原則上全文刊登。相關注意事項請上http://cultivator.pixnet.net/blog/post/66670864

文/施朝祥

 

  康芮颱風雖沒有造成大災,但卻帶來了幾天的雨,我和老張在前哨站商議著要在農地上建立一個前進指揮所--也就是工寮,但總是要給個名字,這樣聽起來會比較有氣勢的感覺

 

  雨絲仍然持續地飄下來,我坐在前哨站椅子上喝著烏龍茶,突然看到門前的庭院中,有一隻非洲大蝸牛正在慢慢地向前爬行,讓我陷入了兒時的情境……

 

  每當夏日的雨後,雨水滋潤大地,也輕輕的溶化了非洲大蝸牛的那一層白色的膜,它就這樣地伸出頭來,開始四處遊走,並啃食各種美味的嫩葉。

 

  在那年代,非洲大蝸牛是一道不可缺少的野味,四處都有人在收購,雖然價格不是很高,但對於什麼都沒有的我,倒還是有不小的吸引力,看到到處在爬動的錢,馬上就拿者牛奶罐,就到牧草繁茂的草叢中,把到處遊盪的非洲大蝸牛,不論大、小全數緝捕歸案。

 

  抓完後,就送到收購處,換得幾個錢幣,就很高興地買個糖果犒賞一下自己,舔著自己賺來的糖果,有種自食其力的滿足感。

 

文章標籤

cultiva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世鋒

 

今天和泉源農場〈北投〉的盧姊買菜時,看到菜豆〈豇豆〉上有細小的孔洞,就詢問:是否為天氣驟冷所致?盧姊趕緊解釋:「跟你說喔,現在的蜜蜂都不採花蜜,都改吃菜了,害我這些豆子長不好!」盧姊指出,除了菜豆以外,這些蜜蜂〈農場裡吃菜的多半為虎頭蜂〉也會啃食部分葉菜類植物,這真的是聞所未聞啊! 

 

2013-09-05_002906  

 

據記載,蜜蜂其實除了採食花蜜外,蜜蜂也會從特定植物的汲取樹脂,混和自己的分泌物製成蜂膠。只不過,這些豆科、葉菜植物並沒有樹脂的成分,為何蜜蜂會更改長久以來的習性,難不成現在花朵太少,蜜蜂在餓昏的情況下亂吃一通?

 

雖然蜜蜂吃菜是頭一回聽到,但事實上,蜜蜂不僅「發瘋」事件時有所聞,蜜蜂似乎也逐漸在我們的自然界消失。2006年,歐美陸續發現蜜蜂消失,影響農作授粉,當時歐美專家將之定名為蜂群崩解失調症候群〈註〉,歸因於農藥的濫用所以後來歐盟便禁止會員國使用可尼丁、益達胺及賽速安等三種導致蜜蜂死亡的殺蟲劑。

 

到了2012年台灣也發生類似的狀況,不僅蜂蜜產量減少五成,整體的蜜蜂數量也減少一半,當時學者發現有八成八的花粉都檢出農藥,所以推測台灣蜜蜂消失應是農藥中毒所致。此外,也有學者認為,病毒或多種病菌在蜂群間的傳染也可能是原因之一,但學者指出,蜜蜂的染病是因為其免疫力降低所致。但由於因為各種天然與人為因素紛雜〈包括氣候暖化、電磁波氾濫〉,讓學者很難為蜂群得消失歸結出單一原因。

 

文章標籤

cultiva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施朝祥

 

 

  第二天,我和舍弟拜訪保證責任雲林縣油車合作農場

 

 

  張先生帶我參觀蚯蚓養殖區,邊看邊說明:「我以前還以為要買蚯蚓箱,結果買完後就後悔了!其實只要通風、保濕的空間就可以了,可以在箱中養殖,也可以地面養殖。你看在蚯蚓旁的這顆蓮霧,在以前都不太結果,在我養蚯蚓後就大量結果,但是也因為成長的太好了,『買』走了我的花臺,所以就把它斷水。」

 

 

  張先生繼續說:「你要用什麼養?要怎麼養?要養多少?」

 

 

文章標籤

cultiva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施朝祥

 

  在許大哥的介紹下,認識了熱心公益的張先生

 

  家住油車的張先生,有自己的肥料廠,希望在自己的家鄉開辦弱勢兒童的課後課輔班,並希望他的肥料可以協助一些有需要的庇護農場,我除了讚賞之外,還提出了一些建言。

 

  對這些公益事項,我比較感興趣的事他養蚯蚓這事。

 

  達爾文說:「蚯蚓是很有趣的小動物。」蚯蚓沒有眼睛,也沒有耳朵,可說又聾又瞎的小動物,很多動物以它為食物,農藥的殘害並沒有把它消滅掉,把它養在水裡,可以存活好幾天,放入二氧化碳,竟然超過五分鐘也不會死掉。

 

  在某些地方,土地買賣是以每單位面積的蚯蚓數,來決定價格,可見蚯蚓對農業的重要性

 

文章標籤

cultiva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施朝祥


  為了文化部黃金老年人口計劃拜訪老友林建治。


  林建治目前主要在推部落食物自主,面對許多部落的族人,寧可花錢賣菜車的菜,也不願意買部落生產的蔬菜,感到非常訝意與奇怪,族人被馴化了嗎?


  前些日子,阿美族的朋友到訪,互相交流自然農法,阿美族的朋友看到沒有開發的林地中,充滿著各種食材,而泰雅族的朋友卻視而不見,也感到非常地意外,於是阿美族的朋友就帶領林建治的族人開始採集食物,還不到一個小時,就發現有十數種蔬菜,令建治大開眼界,原來在部落還有這麼多可以吃的蔬果。


  泰雅族的採集雖不發達,但是泰雅族的狩獵可是有名的。但是林建治卻非常擔心,如今的狩獵卻變成少數有錢有閒族人的娛樂,常常在下班後,就拿著獵槍打獵,林建治出言勸諫,卻常被人反駁:「我這是維護原住民的狩獵文化傳統。」


  現代部落的狩獵,根本不尊重大自然,在以前獵人在使用的補獸器,只會夾到腳,而不會夾頭,被補獸器抓到的野獸會活的比較久,肉質才能新鮮;而現代的狩獵,只是希望能抓到野獸的那種快感,而不是要吃它的肉,根本就隨便亂抓,被夾到頭的野獸會馬上死,獵人根本不在乎。

cultiva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施朝祥

 

  潭美颱風來襲的前一天,低氣壓壟罩罩天氣極為悶熱

 

  阿凱一早就從自己的園子拔些空心菜和地瓜葉,希望能在夢農場進行試種,借由試種一方面瞭解地力情況,一方面瞭解水土風候。

 

1  

(▲扦插時還躺在地上的枝條,這時已挺拔站立,像個英姿煥發的少年郎。 圖/張再凱)

 

  空心菜(Water  Convoevueus) 為旋花科牽牛花屬,又稱:應菜、蕹菜、甕蔡、無心菜、藤菜、藤藤菜、竹葉菜、葛菜、草菜、蕻菜、蓊菜。空心菜性喜溫暖濕潤,生長勢強,最大特點是耐澇耐炎熱。對土壤要求不嚴,適應性廣,無論旱地水田,溝邊地角都可栽植。夏季炎熱高溫仍能生長,但不耐寒,遇霜莖葉枯死,高溫無霜地區可終年栽培。

 

  地瓜葉(Ipomoea batatas),為旋花科牽牛花屬,又稱:蕃薯、紅薯、甘薯、山芋、番芋、地瓜、紅苕、線苕、白薯、金薯、甜薯、朱薯、枕薯等。地瓜的生命力很強,只要有水和泥土就可以存活。

文章標籤

cultiva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文刊登於蘋果日報

作者:吳紹文/半農半X
 
我是一個農人,我從頭到尾參與了突襲行動。因為這個政府說要以農立國,但卻正在毀農滅國。不是只有學生才對大埔徵收事件感到憤怒、才願意挺身而出。身為農人,我以非暴力抗爭行動表達最深沈的抗議。
 
我 今年37歲,目前生活有一半時間在務農。我從小在台北市長大,大學畢業後從程式設計師轉向東南亞婚姻移民與原住民婦女服務工作。2009年8月8號的莫拉 克風災徹底改變了我的生命。當我在山區親眼目睹颱風摧毀了那麼多生命與土地,我才意識到台灣母親已經遍體鱗傷了;她需要被愛護疼惜。於是我決定北返,找一 塊地用友善環境的方式好好耕作,提供我所愛的親人健康安全的食物,同時也照顧我們的土地。
 
但3年前大埔朱阿嬤仰藥自殺、以及3年後的背信強拆事件,讓我發現自己太天真了。如果政府可以以「公權力」之名想拆誰家就拆,這樣的國家無法讓人安身立命。如果台灣人坐視政府想要誰的田就強制徵收,有一天我們將失去吃健康乾淨食物的權利。
 
815 之前,我才剛把一期稻作收成送到親友手上,並完成二期插秧工作。此時正是桃竹苗農民在田裡補秧苗撿福壽螺的農忙期,我們雖然辛苦但自食其力,無愧於天地。 可是無良政府卻一再讓農民家破人亡。於是我決定把手裡的福壽螺換成漆蛋衝進行政院。我們的行動不帶任何暴力,被壓制我也沒有還擊。真正暴力的是這個政府, 因為它口口聲聲照顧人民、要提升糧食自給率,卻不斷毀家滅農。真正不理性的是追求無限經濟成長的邏輯:再繼續過度開發下去,政府要犧牲多少農民的工作權與 生存權,要毀掉多少乾淨的土地?炒地皮就像放煙火,只是一時的璀璨;有乾淨的食物可吃、有美好的環境可以安居,才是真正長遠的幸福。
 
818 ,請一起上街頭。

文章標籤

cultiva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